第A11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5年理论热点要览

  “十三五”规划建议

  描绘发展全景式图谱

  学者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六个必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明确五大发展理念,是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全景式战略图谱。深化各领域改革,让民众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稳定保持中高速增长,6.5%将是经济增速的下限,只有稳定的增长,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领域改革。

  学者分析认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检验改革“含金量”高低的重要“标尺”。随着“十三五”规划出炉,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力转变、公共服务的持续升级、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道路的确立,中国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将会不断提升。中国特有的五年规划,本质上是人民的发展规划,有助于13亿全体人民通过教育投资、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源投资,实现全面发展、幸福发展、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注重结构优化

  开启经济增长动力新周期

  有学者认为,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侧重于企业微观机制的重构,提高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经济效率。有学者认为,供给侧改革不是回到计划经济,而是要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的有机结合。有学者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供给和需求两侧的互相衔接与良好配合。还有学者认为,从注重需求侧到强调供给侧,明确供需两端同时发力,这是决策层对未来宏观调控政策达成的重要共识,这将有助于开启中国经济恢复增长动力的新周期。

  发展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

  探索符合经济规律的制度

  有学者认为,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重在掌握和遵循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有多个层次的内容,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应掌握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掌握和遵循几个社会形态中存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更要研究掌握和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有规律。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保持和增强生命力,必须研究这些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必须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增强自己的有用性和解释力。

  落实“一带一路”

  积极推动双向开放

  有学者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逐步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家,这对双向对外开放提出更高要求。有学者认为,把“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战略规划落实到位,就要继续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从“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在对外出口领域改变需求减弱的现状,以优秀的产品撬动别国的购买欲望,优化对外出口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在利用外资上不会再“来者不拒”,另一方面则是还是要给外资吃“定心丸”,积极提供各种服务,有方向地欢迎和鼓励外资进入。

  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

  抗战史研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学者指出,在那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在长达14年的抗战特别是8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华民族遭受了惨重的牺牲。其间,有人丧失了信心,有人屈膝了,有人投降了,有人助纣为虐了,但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没有被敌人的屠杀所吓倒,没有屈膝,没有投降,而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坚持正义战争,坚持阵地战与游击战的战略配合,坚持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用持久战的理论指导战争的进展,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中流砥柱,终于经过苦战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那几年是何等艰苦卓绝,中华民族在浴血奋战中浴火重生,需要深化细化研究,用鸿篇巨制的史书来详加记载。

  “打虎拍蝇”引发的思考

  廉洁政治建设迈向制度化

  有学者认为,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不仅在实践上淬炼了纪检机关,也在理论上引发了对党纪与国法关系的思考。中纪委就党纪与国法的关系指出: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国法是所有公民的行为底线,党纪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立的规矩。这说明党纪与国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与党建结合起来,就无法完整理解中国的依法治国。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廉洁政治”,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后,有专家认为,这标志着反腐败的终极目标首次被正式确立,是指导今后反腐倡廉建设的总方针。经过3年的“治本准备时间”,2015年,反腐成为中国大街小巷最具热度的话题,与反腐风暴相呼应的是一系列落地有声的制度性建设。梳理一年来的反腐行动,有学者认为,有七大亮点值得关注,一、反腐没有休止符,二、明确党纪严于国法,三、海外追逃成反腐“第二战场”,四、对“团团伙伙”、“山头主义”零容忍,五、聚焦群众身边“蚊蝇腐败”,六、反腐不力将被追责,七、专项巡视“利剑出鞘”。

  屠呦呦获得诺奖

  对教育界的启示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对于屠呦呦给中国教育的启示,有学者认为,一、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有“克服浮躁,长期努力创新,献身科学研究的牺牲精神”,要大胆质疑、求证、创新,从而取得关键性突破,而正是这点,尤其值得教育者深思。二、学术研究的突破在创新,而创新突破的动力来自于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和批判,要尊重和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这恰恰是当下教育所欠缺的。三、在中国,不少科学家没有把“求真”放在很高的位置,这种情况在教育中也存在,教育评价和科技评价都被另一种忽视“真”的价值意识所渗透,直接操控、误导或左右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李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