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民收入福利
应与人均GDP相适应

  冯海宁

  

  2015年又有1个省份的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至此,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等10省份迈进“1万美元俱乐部”。然而,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省份,无论在居民社会保障,还是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2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

  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又多了一个成员,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虽然这会让“俱乐部”之外的其他省份居民有些“失落”。不过,这种“失落”也不会太久,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去年说了,到20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人均GDP将达到一万美元。

  相比GDP总量,人均GDP无疑更有观察价值。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人均GDP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人均GDP实现1万美元也只是一个统计数据,因为人均GDP既不等于人均收入,也不等于人均福利,只能证明一个省份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按理说,一个省份人均GDP到了1万美元或者更多,从经济质量到人均收入再到福利水平,都会相应提高。不过,目前“1万美元俱乐部”中的成员们,他们的居民人均收入、福利水平是否与人均GDP水平相适应,却不得而知。笔者以为,应该公开相关数据让公众对此有所了解。

  从国家统计局到每个省份会定期公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数据。理论上讲,由于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人均GDP与人均收入大致上是相适应的,但由于社会财富由政府、企业、居民三方来分配,分配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加之三方地位不平等,人均收入未必与人均GDP相适应。

  通常来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意味着该地区达到发达国家水准。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居民实际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一般达到了55%,但我国很多省份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以山东为例,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该省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2703元,换算一下是3400多美元,即在34%左右。

  可见,虽然“1万美元俱乐部”成员的人均GDP数据很漂亮,却没有转化为居民收入,原因是什么?有专家曾透露,“在国民财富分配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较大地向居民转移支付,而是较大地用于投资,所以居民没占便宜。”希望“1万美元俱乐部”成员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向居民倾斜。

  再说社会福利水平。2014年,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社会福利性支出占GDP比重约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比重。那么,我国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中的成员,其社会福利性支出占GDP比重是不是合理呢,也希望有关省份或者有关机构能给出一个准确答案。

  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民富国强。很显然,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是不是合理,是衡量民富的一个关键指标。而福利水平也是观察一个省份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另一个指标。尽管我们不必向高福利国家看齐,但我们的福利水平有必要与人均GDP水平保持一致,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想让我们的人均收入、福利水平与人均GDP相适应,一方面需要相关改革发力,比如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让居民收入走向合理;加快财政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即减少政府支出),让福利水平走向合理。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让制度为改革与公平“护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