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屠呦呦
“瞄准新难题”的启示

  钱夙伟

  

  新晋诺奖得主屠呦呦瞄准新难题:在青蒿素抗疟研究之后,该药治疗新适应症———红斑狼疮开展临床试验的审批有了巨大进展。此外,解决青蒿素耐药性等问题的研究也已提上日程(2月3日《京华时报》)。

  屠呦呦去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一颗小行星也以“屠呦呦”命名。屠呦呦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何况,85岁高龄,本来早该退休,而且“为了工作,经常在自己的身体上做实验,结果身体给弄坏了,体质一直很差。”更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屠呦呦又“瞄准新难题”。这意味着,她将继续攀登新的科研高峰,迎接更为艰难的挑战。

  其实,即使攻克了新难题,也不一定能再获诺奖,而失败,反可能“有损英名”。但屠呦呦根本就不做这样的“盘算”。她的成功,正是因为淡泊名利,立志于造福人类。4年前屠呦呦获得美国拉斯克大奖时就曾表示,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而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由屠呦呦的“瞄准新难题”来看我们科学研究的现状,则不免让人尴尬,比如掺入了太多的功利目的,以致不少“研究”在做无用功。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曾披露,中国现在有两个世界第一。一个是研发人员,超过美国;一个是近年来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但是这些论文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的100位之后”。对比之下,屠呦呦正是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让科学研究回归本义。

  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科学研究”,也确能不时地营造一点喧哗和闹腾的场面,但那些所谓成果,最终只不过是一堆自欺欺人的泡沫。只有彻底地摒弃科研中的功利目的,将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强大,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才可能有使命感和献身精神,乃至尽快地跻身于世界一流的水平。就此来说,屠呦呦“瞄准新难题”于我们的科研,是一面不可或缺的镜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