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手法

  马建辉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其美学上的优良品质是一方面,史学上的优良品质是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文艺创作正确地把握了历史。所谓正确把握的历史,应是本质规律和运动趋势所统摄的总体的历史、具体的历史、客观的历史、庄重的历史。但是现在有些文艺创作特别是涉及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弥漫着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碎片化、抽象化、娱乐化等手法来摆布、虚无历史,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变得扭曲而迷乱。

  以碎片化手法解构历史

  首先是以孤立的个人际遇遮蔽社会总体趋势,造成作品历史叙事碎片化。一个时期以来,对个人口述史和回忆录的追捧,使得一些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不是联系社会总体发展的实质,而只是用个人在某个时期的见闻代替对整个历史时段的把握。更有甚者,以个人好恶评价历史是非,甚至从个人恩怨出发来把握历史、评断历史。比如有的作品以某个在“文革”时期遭遇极大不幸的知识分子的经历来描绘整个时代;有的作品以个别的县志记录来推测全国的形势及数据,并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以琐碎化、个人化、地方化的“小写的历史”代替了总体把握的“大写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叙述只能把人们导入历史的盲区和误区。

  其次是以片面的细节选择解构主流历史评价,造成作品历史观念碎片化。如有些战争题材文艺作品专门选择激战场面、血腥场景进行特写,而对体现战争本质的人民性背景则予以忽略。在这些创作者眼中,战争只是厮杀,不需要辨别战争有没有意义、牺牲有没有价值;创作只要从市场切入,在市场上赢得观众即可,核心就是赢取眼球。这样回避主流历史评价的片面化选择,就使那些熠熠生辉的英勇与牺牲全都变得黯然失色,把为民族独立而战、为社会进步而战、为人民解放而战的正义、崇高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都虚无化了。还有些创作者,习惯于选择性感受黑暗,单向度捕捉丑陋,热衷于渲染负能量形象,而对于表现光明、表现总体性社会发展趋势、表现正能量历史题材则力有不逮。这往往会使人们陷入碎屑性迷惘,只见毫末不见舆薪,看不到主流历史观念所指向的希望和前景。

  以抽象化手法混淆历史

  有些作品把人性抽象化,给历史人物贴“普遍人性”的标签,使历史在这样的抽象中被虚无化了。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作品中。对人物做“中性化”处理是其具体表现和主要手法。“中性化”就是给好人添加点坏人的元素或特点,给坏人添加点好人的元素或特点,使人没有好坏、善恶之别,都体现为观念决定的抽象人、普遍人,从而使主流史观和主流价值被解构。比如有的作品写剥削者涂上一层仁慈的玫瑰色;写汉奸,点缀些美好人性;写残暴侵略者,也要在其眼睛里流露出人道的哀伤……本来这些反面人物,可以激发起人们批判丑恶的正义力量,但现在一中和,这种激发就失去了着力点。

  还有以抽象学科理论裁剪历史具体,给历史事实过“学科的筛子”,使其脱离历史情境而抽象为琐碎的学科材料。这在一些文艺评论和文学史写作中表现突出。比如有人以现行法律观点去衡估革命,给历史过“法律的筛子”,要求纠正不合法的历史存在。他们认为共产党领导农民分地主的土地是非法的、违法的,是土匪行径;认为《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不冤枉,也不值得同情,因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而杨白劳一直拖欠不还,还出去躲债,是违法行为。再比如有学者主张给革命文艺作品过“审美的筛子”,认为革命文艺大多是标语口号和为政治服务,没有什么审美价值,不配进入文学史。以重写文学史的名义,一些文学史家对当代文学前后两个三十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前三十年文学一概否定,对后三十年尤其是对20世纪80年代文学则极尽溢美之词,称其为文学的黄金时代。

  以娱乐化手法戏说历史

  娱乐化的典型手法就是戏说历史,使人们对历史认识扭曲、错位。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戏说历史、戏说历史人物的古装影视剧受到热捧,走红荧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看待历史的态度和习惯,使广大群众对历史的认识明显错位。一些创作者把帝王将相美化为可亲可敬的仁者和人民大众的救星,封建帝王由严酷、暴虐的压迫者变成了谦谦君子和有情郎,是好父亲、好丈夫和一心为民的好皇帝,从而使一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压迫性力量成为一种虚拟的、想象的解放性力量。由于戏说剧的娱乐特质对一些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收视率也明显走高,受此影响,其他表现近现代历史的影视剧也都或多或少加入了戏说成分,减弱了历史的严正性,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在剧中明显失真。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即明确反对导演改编《阿Q正传》,他认为《阿Q正传》“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脚,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之一顾”这表明鲁迅对当时舞台表演娱乐化的警惕和清醒。

  当前,一些著名历史人物进荧屏、进游戏、进段子成为一种时尚,当这些重量级历史人物在荧屏、游戏和段子所交织的艺术舞台上展示其当代观赏性时,不知这是历史的堕落还是艺术的堕落,抑或是趣味的堕落、人性的堕落。这些“恶搞”历史现象的泛滥,使人们对待历史态度轻佻,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庄重感,是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泛化表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