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关于猴子的
寓言和故事

  馋
  (水贵仙 摄)

  清 宸

  猴子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动物,伶俐、聪明,善于与人沟通。在古代很多民间传说、神话、寓言当中,都频频出现过猴子的身影。当然,这些林林总总的故事,看上去讲的是猴子,投射的往往是人类及其现实生活。

  有的故事,是借助猴子揭露出恶人的无情无义。明代大文豪宋濂写过一则名为《西王须》的短篇。说的是商人西王须在山中遇险,被山中一只善良的猴子所救,才幸免于难。但脱险后的西王须不仅不思报恩,还想用这猴子的血来染红地毯,高价出售。如此忘恩负义之徒最终遭到朋友唾弃,被一刀毙命。故事具有强烈的讽喻意味和批驳力度,鞭挞了现实当中那些连动物还不如的黑心汉。

  也有借猴子道出人性虚伪的文章。清代作家彭翊有篇寓言,名为《杂说》:“猴,山溪之兽也。猎者得之,断其尾,掣以锁,戴以面具,教之百戏;喜怒悲欢、无不中节。往来通衢,藉以糊口。于是梨园傀儡而外,又多一作伪之境焉。君子曰:名缰利锁之中,鼓舞喧阗之境,日以假面具对人而忘其山溪之性者多矣。吾知其无以全身而卒为人所弄也。”在文章中,为人所弄是这只山溪之猴的悲剧,但多少世俗中人,不也如此猴一般,心甘情愿,身为傀儡,每天带着假面具过活,从而在年深月久之间渐渐忘记了自己生命之初也曾有过的淋漓本性。读了这样的寓言,令人掩卷思索。

  现代作家汪曾祺老先生,也饶有兴致地创作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猴王的罗曼史》。老作家讲述了一段猴王的三角恋爱故事,不仅逸趣横生,而且还颇富有浪漫气质!让人觉得猴子也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世界,比之人类,似也不遑多让。

  当然,写猴子生性多变且愚蠢的故事也有不少。最著名的大概要数《庄子》中的《朝三暮四》了。笔者以为,此文表面上看无疑是想说明猴子的愚蠢,但其间是否多少也反照出人类的狡诈?猴子再“得公之心”,也不会想到这老头竟然会欺骗自己。而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如此。人心是很难看透的。那猴子,再怎么聪明,到底不及人类智慧的万分之一。这就好比孙悟空神通广大,终究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

  庄子最喜欢写这样的小故事,小寓言。言简义丰,余味深长。关于猴子,他还写过一则《一狙搏矢》。说的是吴王渡过长江,登上一处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其中只有一只猴子留了下来。它从容不迫地腾身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着自己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大怒,叫来左右随从以及猎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终因躲避不及抱树而死。吴王这才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而蔑视于我,以至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颜不疑从吴王的话中受益不浅。回来后就便拜贤士董梧为师,用以铲除自己原有的傲气,并弃绝淫乐,辞别尊显,三年之后,吴国的百姓便个个称赞他了。

  明代“江右四君子”之一的刘元卿也爱编寓言向世人讲述些寻常道理。他的《猱》(意即小猴子)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当你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弱点呈现在那些居心叵测的朋友面前时,你离危险的距离也就不远了。生活当中也不乏像“猱”一样的朋友,他们一只手搂着你的肩膀,称兄道弟,另一只手很可能已暗自掏出一把尖刀,准备刺向你的要害命门。所以,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不存害人之心,却不能丧失防人之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