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猴年首轮招聘会上看风向

用工需求缩减 用工要求提高

  求职者在人才市场寻觅适合自己的岗位。(周琼 檀怡 摄)
  江北一家企业的员工在车间忙碌。(陈结生 摄)

  本报记者 周琼

  通讯员  任社 檀怡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快的人儿找工忙。

  昨天是农历正月十一,不少人尚在咀嚼春节的余味,也有许多人,已经踏上了漫漫求职路,参加了多场招聘会。每年春节后,都是职员求职、跳槽和企业补充员工的旺季。连日来,记者探营多场招聘会,了解新春伊始各场招聘会的新动向,打听哪些应聘者是最受企业欢迎的。

  企业招聘

  逐渐求“精”

  2月14日,人力资源大厦内举行了猴年首场招聘会。在这场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上,53家企业推出了377个岗位,需求1578人,这一数据较往年略有下降。记者注意到,近期的几场大型招聘会中,开出百人以上招聘需求的企业为数寥寥。来自就业管理服务部门的一份重点监测企业预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1677家重点监测企业节后的从业人数预计在54.28万人,减幅在2.18%左右,23.67%的企业预计节后职工人数会有所减少。

  不过,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在缩减招工规模的同时,正日益看重员工的基础能力素养和能力提升空间。

  来自湖北安陆的小伙子苏小虎是来宁波投奔叔叔的,正月初七,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踏上求职路。出门前,叔叔给了他三条建议:一是做学徒,洗车学徒、洗头学徒,收入虽低,但能学到点东西;二是到厂里做普工,流水线上做做,不需要什么基础;三是到饭店做服务员。可是在招聘会现场,苏小虎失望了。只有初中文凭的他,没敢问上一句适合与否,就被不少招聘海报上的学历要求挡在了门外。记者注意到,首场技能人才招聘会上,不限学历或仅需初中学历的职位只有6个。即使在2月20日推出了3000多个岗位需求上万人的春季大型招聘会上,适合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的职位也仅有70余个。

  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没能找到合意职位的苏小虎懊恼地说:“得告诉家里人,再不喜欢读书,至少也得读完高中。” 

  这两天的求职中,由表哥陪着一起找工作的台州小伙陈云峰也深深感受到“一技之长”的重要。他告诉记者,今年大学毕业的表哥工作已早早“落档”,转正后薪水有4000多元,自己不爱读书,出来当过几年数控工,也没沉下心来学点什么,所以,现在他给自己的求职定位是:起薪2500元,但是“一定要能学到东西”。

  江北企业“开利刀片”的一位人事专员解释了招聘中设置学历门槛的原因:这几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技改的不断推动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使得企业对一线操作工人的要求也不得不“水涨船高”。 

  记者了解到,和“开利刀片”类似,近三年来,我市企业的用工需求指向正日渐明确,在用工需求减少的同时,企业对于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却在逐年上升。我市人力资源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也显示,最近4年间,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在我市呈现连续增长态势,与此相呼应的是,我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增长显得更为迅猛:2015年招聘旺季中,技工的需求量排名冲入热门岗位排名前五强。慈溪市中大力德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的一位招聘人员透露,该公司普通技工的年薪和奖金总额加起来,已经可以超过9万元,而熟练技术工普遍年薪超过10万元。看来,有一技傍身,在职场上才能找到一只不错的“饭碗”。

  带“+”号的人才

  最吃香

  当“互联网+”成为热词的时候,懂技术、会管理、还熟悉网络推广,有着复合型能力的带“+”号人才同样是职场上最受欢迎的。

  我市一家初创型企业“一家一学”的负责人王亮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本土O2O教育平台,他所需要的人才,不但得熟悉线下教育市场,还得懂营销,会管理,并擅长互联网推广。为了吸引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加盟,他愿意开出20万元甚至更高的年薪。

  记者注意到,对于复合型人才,不论是“一家一学”这样的初创型企业,还是一些已经颇具规模的企业,都表现出了求贤若渴的态度。本周六即将举行的猴年首场中高端人才洽谈会上,我市的30余家知名企业,就一口气捧出了300多个年薪超过10万元的岗位,想要招揽的多半是这样带“+”号的人才。记者留意到,会营销又懂互联网,我市一家电器公司对符合这两项要求的营销总监开出的身价是30万元,还不包括提成。而善于资本运作,又懂得项目运营的人才,可以前去尝试我市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并购项目运营负责人岗位,这一岗位的年薪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

  这几年,从基础人员到中高管理层,适合企业特点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逐年上涨。我市一家医药经销企业的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家连锁药店,以前什么事情都是总经理一把抓,管理十分粗放。现在,随着企业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同时,管理模式还必须匹配企业实际。因此,从企业管理中层开始,熟悉医药又懂得经济运作管理的中高端管理人才缺口就十分明显。    

  除了贸易型企业越来越向管理要效益,我市的诸多制造业企业也通过“内外兼修”来牵手复合型人才。中化宁波公司一位人事经理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储备了一批专业适合的毕业生,并通过内部岗位轮转,让学生以H形线路在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上都得到学习机会,并最终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成为适合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市不少企业通过招聘、猎头对接等多种方式,对外寻求合适的“掌舵”人才,推动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我市的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是由家族企业起步,内部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不健全,在走完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后,企业管理上的“先天不足”便会成为遏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不断转型,在向区域市场、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能统领全局、了解技术又懂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追逐的对象。

  服务业招聘

  全线喊“渴”

  春节假期结束未久,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吃饭靠“抢单”、洗头洗车“等等等”、网购收货“望穿秋水”的日子尚未结束。记者注意到,除了春节时的全面缺人,从基础服务业到中高端服务业,缺人正成为一个贯穿全年的主题。

  2015年度我市的人力资源报告中显示,我市就业人员正逐渐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就业结构中,服务业从业比例正逐年提高,2015年,本市户籍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51.55%。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连续3年增长,首次过半,集聚了我市一半以上劳动力。

  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折射的也正是我市各类服务行业消费的升温。记者注意到,从基础服务业到高端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正在全面攀升。

  在节后的首场劳务技工专场招聘会上,需求“前三强”分别为三江购物、华复文化科技和普信资产管理,均为第三产业企业。仅这三家企业招聘总需求就达445人。而2月17日节后首场综合性招聘会上,需求前五强中,也是来自服务业的钱湖宾馆、银亿物业、平安人寿和华融普惠资产管理占据其中四席。

  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招聘市场中,物流、电商、教育培训、金融理财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岗位需求正逐年增大,一些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等岗位也从无到有,在职场上“小荷渐露尖尖角”。

  记者了解到,通过“两化融合”“机器换人”等政策及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带动,我市现代服务业正进入一个全面缺人的发展期,尤其是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呈现较大缺口。在这些现代服务业领域,除平台设计、电商运营、美工设计等人才普遍紧缺外,交互工程师、用户体验工程师(UE)、数据分析师、移动端软件工程师等岗位的人才需求也较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社会业态的不断细分,诸如金融、教育类服务行业对从业者提出的不只是更高的技能要求,还有较高的情商素养,补齐人员缺口,势必有些困难。同时,即使是餐厅服务员这样对于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被服务对象的要求却不低,双方容易产生矛盾,造成劳动者的高流动性。因此,随着经济的转型,服务行业的招人难和留人难,将成为企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