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岚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核心提示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现阶段我市正全面推进城市治水理念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并将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启动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 【人物名片】 陈华君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两江办副主任 胡立辉 市政协委员、北仑区规划局局长 作为滨海城市、江南水乡,许多宁波人也许并未意识到,宁波其实是一个处于丰水地带的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9%、全国平均水平的55%。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绿地率减少、建筑密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水浸街”事件频发。 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在议案、提案中呼吁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陈华君说,建设海绵城市在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部分自然生态,以及控制利用部分雨水、减少水污染方面作用明显。“江北区慈城新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介绍说,2004年慈城新城建设时采用了类似于海绵城市的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挖掘面积26.9公顷的中心人工湖,起到了蓄洪和水处理净化再利用的作用。此外,新城主要道路都有透水设计,不仅景观效果佳,还能收集和涵养水源。 “海绵城市建设是个系统性工程,我们应牢牢抓住新城、园区等区块开发契机,实践海绵建设理念。”陈华君代表说,如即将启动大规模建设的江北姚江新区,规划定位为体育休闲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和低碳型生态宜居新区,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符。目前新区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启动,利于整体规划,整体实施,率先示范。 作为北仑区规划局局长,市政协委员胡立辉不仅对北仑区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有深刻认识,还对如何创建海绵城市有自己的见解:“首先需要严格水域空间管控,保护水生态敏感区;其次是加强雨水管网建设,完善防洪排涝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则要保留足够生态用地,防止土地过度硬化。” 胡立辉委员说,海绵城市建设中部门协调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政府项目率先示范,再通过价格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他建议,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先从使用透水铺装,建设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常见又容易实施的工程做起,“如下沉式绿地,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建设和维护费用均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