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形势下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陈力丹

  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自我们党成立起就肩负着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等三家中央新闻单位实地调研,随后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历史视野与现实观照的高度,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高瞻远瞩,举旗定调,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两个要点,一个行动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19讲话是继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简称2013年8.19讲话),与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上,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表的重要讲话(简称2014年8.18讲话)之后,关于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又一次重要讲话,其基本精神集中在新闻报道的导语内,即“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果再凝炼一下,即两个要点、一个行动原则。两个要点是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而落实下来,使二者统一的行动原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到新闻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而不是对立,“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关于党性原则与尊重新闻规律这两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点,习近平早在主持宁德地委工作时就有过颇为精到的论述,他说:“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论证了党性原则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而且进一步具体化。

  二、坚持党性原则

  今年2.19讲话,关于党性原则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

  第一,“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这是对2013年8.19讲话要点的再次重申。那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宣传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近两年多来,我国媒体在这方面做得较以往好多了,但仍有一些分寸把握不当的事情。

  第二,“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今年2.19讲话强调这一点,仍然很有必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各种方针政策在贯彻中遭遇到利益集团的各类软硬抵抗,包括在某些媒体直接、公开地与党中央方针政策对抗,因而当时强调的是“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今年2.19讲话的核心观点不变,但表达略有侧重,要求在思想上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三,党性原则具体化为舆论导向的各方面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就此谈得很多,他说:“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这些要求是不是有些苛刻?当然不是。任何传播的内容,都存在是非的把握,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抛弃基本的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这类情形现在媒体上不少,例如宣扬金钱至上的征婚广告(节日)、以嘲弄残疾人为搞笑由头的小品等等,不都存在导向问题吗?导向意识不该把其理解为一种外在的、通过行政控制加以实现的事情,应内化为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尊重新闻规律

  关于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记者对话时,两次提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座谈会上,他在讲话中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就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内涵。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马克思的话,即“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用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今年2.19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论述了正面宣传为主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把一个经常被误读的新闻工作基本方针“正面宣传为主”梳理清楚了。正面宣传不是报喜不报忧,而是强调要以取得正面效果为主。坏事发生了,处理得好,批评有理、有利、有节,传播效果就是正面的;而好事若为局部当权者的政绩服务,传播效果就是负面的,损害党的声誉。近一二年内,发生了多起以弘扬正能量为基调的假新闻,导向似乎正确但社会影响恶劣,因为没有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坚持党性原则与尊重新闻规律,两者要统一,以往的教训应该谨记。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在2013年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一再提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8.19讲话第三个标题即“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指出“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现在反倒成为一个所谓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了”。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这种把党与人民对立起来的意识的危险性,论证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内涵,这一论证恢复“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一传统党建理论对我国新闻和宣传工作实践的指导。

  在今年2.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提“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言语之间透露了对人民利益的倾注与关爱。例如,总书记通过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远程指挥系统,同正在河南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进行基层干部作风调查的记者视频连线。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作风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新闻记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况。几位刚参加新春走基层采访的记者汇报了采访见闻,总书记鼓励大家要接地气,多采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从每年的新年贺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生命安危的关注。在2015年新年贺词里说:“这一年,我国发生了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不少同胞不幸离开了我们,云南鲁甸地震就造成了600多人遇难,我们怀念他们,祝愿他们的亲人们都安好。”总书记年初离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赶到鲁甸地震灾区看望那里的人民。在2016年新年贺词里说:“‘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造成不少同胞失去了生命,还有我们的同胞被恐怖分子残忍杀害,令人深感痛心。我们怀念他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群众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困难和烦恼。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19讲话中,再次提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很有针对性,因为确实有些新闻工作者没有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忘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新闻职业规范。194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解放日报》总编辑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写道:“我们做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的人,却有很大的缺点,因为你对于你所报道的事实,没有感性知识,无论如何不会像亲身参加那个工作尤其是领导那个工作的人知道得那样透彻、了解得那样亲切的。所以在你作报道的时候,你一定要去请教那亲身参加或领导这件工作的人,细细地听,好好地记,写成之后还要请他看过(或听过)和改过,写得不好就要听他的意见重新写过,以便真正求得忠于事实。” 穆青、冯健、周原于1966年写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稿子基本完成后,穆青让周原带着稿子到兰考,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朗读这篇稿子征求意见”。这些县里的领导干部,都是此前的被采访人。2003年穆青逝世前夕还谈到这件事:“在发表前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样做的作用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听过的稿子,不会让老百姓在接受时有什么障碍。”现在有些新闻工作者把这个光荣传统忘了。记者深入实际,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小学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传统,不应该丢掉。

  五、创新理念、手段、体制

  关于新闻和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19讲话和2014年8.18讲话中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这次他再度强调“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更为鲜明的互联网传播形态的背景。首先是理念的创新,现在较多的宣传通知仍然以传统媒体作为参照系来下达,含有较明显的维护政绩的功利目的和形式主义的思维惯性。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现在两三年过去了,我们尚没有对此加以研究和梳理,哪些不合时宜了,哪些要有创新。这就如同国务院经常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政府文件那样,需要经常梳理,新闻舆论工作才可能常做常新。

  六、政治家办报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19讲话中,还首次使用了“政治家办报意识”的概念。“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提出的,有当时的具体背景。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将“政治家办报”作为一种意识,与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传媒的责任,因而,传媒的记者、编辑必须具有政治上的敏锐感,懂得党中央的理论路线,懂得全党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的道理。以往发生过多次新闻工作者由于不了解党的政策,没有局部服从全局的意识,对事实的性质判断发生错误,甚至由于不懂得基本国策而对国策做了相反描述的错误。

  做到具备政治家办报意识并不难,只要把及时、主动学习公开发表的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主要领导人讲话,把这方面的学习看作职业工作的一部分,就可以避免发生这类原则性的报道差错,即使有人摆出各种政治和学术权威来,也不会被权势忽悠。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的新闻工作者不是总理,但要站在总理的高度看问题,不是总书记,但要有总书记的大局意识,了解和熟悉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19讲话中,再次重申了2013年8.19讲话中论证的关于新闻工作者把握“时度效”的要求。当时他列举了一系列有问题的新闻现象,例如:有的问题本来是个别的偶发事件,但你来个长时间、高密度报道,就可能让人家产生错觉;有的问题需要及时引导,你来个拖拖拉拉的报道,就可能引发议论,似乎要遮盖什么似的;有的问题刚刚发生、后续发展有待观察,你来个抢先报道,就可能反而造成被动;有的问题本来党和政府就是坚决反对的,你来个闪烁其词的报道,也可能让人家产生误解,好像在包庇这些事和人似的等等。这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是:“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显然,已经不是简单地避免发生报道偏差,而是从时、度、效着力,这是一种成熟的主动把握。而要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程度,还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多前提出的四点:相当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业务水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从“新闻舆论工作”

  看习近平传媒思想新理念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指出,过去谈到新闻传媒领域,一直使用“新闻宣传工作”这个提法,而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用了一个新提法,即“新闻舆论工作”。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提法变化,而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传媒思想的新理念和新认识。

  首先,它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新闻传播的条件和背景在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当今中国的舆论环境、舆论生态、舆论变迁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倘若不能适应和跟进这种变化,就很可能被时代所淘汰。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舆论新常态,驱使新闻宣传的工作理念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既要重视新闻宣传,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新闻舆论,并且要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要把“新闻舆论”置于工作中更加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而更加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传媒理念,正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体现。

  其次,它体现了时代的新特点。当下的传媒工作,既不是单一纸媒时代,也非仅仅是电子时代,而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传媒工作,是纸媒、电媒、网媒等三大媒种并存,同时,应该看到,网络媒体对舆论场的介入更深,介入能力更强、介入面积更广,所以,今天舆论场所显示的复杂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难度和力度也是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管从上而下的灌输式宣传,而应更加注意信息传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流动,注意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注意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和服务性,注意信息传播的卖点和炸点,注意信息传播的快发散和小圈子,也要注意并防范信息传播的危害性和不可控,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具有透彻认识和深刻把握。他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个字的职责和使命,对做好当下新闻舆论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它既是方向,又是原则;既是指南,又是遵循,必须贯彻新闻舆论工作的始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