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重在划清权力与市场边界

  易其洋

  

  “我们到底该怎么和官员打交道”,是近期企业家中“蔓延”的困惑。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说,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被认为“真是讲到了要害之处”(3月7日《中国青年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官员和企业家都是重要力量,双方交往势在必然。一般而言,政商关系“亲”则两利,“仇”则两害;“清”则两安,“浊”则两乱。

  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政商关系是有问题的。极端又常见的例子是,一些官员行使权力傲慢而任性,认为企业少了自己的“英明决断”和“大力支持”就活不了、做不大,动辄指手画脚,让企业家无所适从。更有甚者,对跟自己走得近、懂得“孝敬”的企业和老板处处照顾,亲得跟“一家人”似的,对“不会来事”“不太听话”的,则极尽打压、卡查之能事。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一些官员落马,主要就是因为和老板走得“太近”,称兄道弟,拉帮结派,我用权为你“行方便”“开绿灯”,你赚钱“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政商关系成了交易关系。这是“亲”,还有一种是“不亲”甚至对立。比如,有些官员就公开叫嚣“分分钟搞倒一家企业”,个中原因,无非是自己的无理要求、非分之想没得到满足,政商关系成了水火关系。

  有些政商关系既不“亲”也不“清”,跟官员不廉洁自律、不秉公用权有关,与一些企业家、老板不踏实做事、不清白做人,总想着通过歪门邪道,“投资”“拉拢”和“围猎”官员,使之成为自己的“保护伞”,为自己“效劳”“跑腿”亦有很大关系。极端的例子也不少,像有老板深夜酒后狂言:我一个电话,就能让某局长马上赶到。听者不信,老板一个电话,那局长真的飞马赶来,毕恭毕敬。

  “亲”和“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非彼此对立、相互矛盾。官商交往需要“亲”,但“亲”要有度,不是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官商交往“清”是底线,但不是我不去理你,你也别来找我。十八大以来,反腐惩贪、正风肃纪成常态,一些官员“清”倒是“清”了,却走向了反面,对企业家搞“软拒绝”,一点也不“亲”了。政商关系,离得太远,“不亲”或许清,但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走得太近,“太亲”则难“清”,背后往往是权钱交易、利益输送。

  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自然得官员和企业家两头用力。但我以为,官员这头的责任和主动权更大。我们的一些官员,之所以把政商关系搞歪了、搞错了、搞坏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定位,搞不清哪些是自己该做的,那些是自己不能做的,实质是没有划清权力和市场的边界。亲,就是要有所为,官员服务企业是本分和天职,不能因为怕“出事”而画地为牢,老死不相往来,该做的、该管的,一定要做好、管好;清,就是要有所不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和老板不分你我搞联盟、互利互惠搞“圈子”。

  政商关系既不能“太清而不亲”,也不能“太亲而不清”。这就要求,官员做事用权既要不缺位,又不能越线。把握这个“度”,只靠官员自觉,已被事实证明是不行的,还是要靠制度。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就是个好办法。权力清单说的是官员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责任清单说的是该做的不做或不该做的做了,官员要受什么处罚。而且,两个清单越是细化具体、公开透明,群众监督起来就越方便、越有力。这样,官员就既难不作为———“不亲”,“背对着背”,固守“官本位”,服务不积极不主动,也很难乱作为———“太亲”,官商勾结,没了底线。

  当然,打造新型政商关系,说官员责任和主动权大,不是说企业家就没责任,不能主动。像马云那样,公开承诺永远不行贿,就是一种积极作为。还是那句话,只要权力和市场的边界划得越来越清晰,权力的运行越来越公开,官员和老板守法纪,走正道,做好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做的,谁一踩线越线、一搞歪门邪道,就会被盯牢,就要吃苦头,那么,假以时日,新型政商关系一定会形成。而这既是对企业的最大支持,也是对官员的最好保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