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与发扬,续写宁波金融文化新篇

———写在宁波钱业会馆建馆90周年之际

  核心提示:

  3月19日,宁波钱业会馆迎来了第90个华诞。 

  宁波钱业会馆前身始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后毁于战火。1926年(民国十五年),在宁波战船街新建了现在的宁波钱业会馆。它是昔日宁波钱庄业聚会、议事、交易的场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钱庄业历史古建筑,其见证了中国“北有票号,南有钱庄”的兴衰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钱庄业历史文化内涵。

  宁波钱业会馆正处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入海口,又恰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在这个交汇点上,宁波钱庄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土生土长的宁波金融家们积极参与到新式银行的创建和经营本国银行的活动之中,使他们在中国的第一批新型银行中迅速掌控实力。同时,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等现代金融业,也由甬商捷足先登。

  发挥钱业会馆在弘扬金融历史文化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宁波钱庄业坚持创新和转型,秉承开放与合作的精神,以及不偏离实体经济原点的经营之道,对做好当前金融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开创中国金融的“宁波时代”

  宁波钱业会馆造型端庄古雅,是宁波钱业公会的传承,也是宁波近代金融文化的象征。这座典型的江南风格会馆建筑,处处体现钱庄历史文化特色,会馆矗立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上,大运河东段从这里通向东海,建造海上船舶的战船街就在脚下,饱含海上丝绸之路钱币文化交流的历史底蕴。

  “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这句让人耳熟能详的民谚,概括的是宁波钱业发展的辉煌。当时,宁波的钱庄聚集,数量超过米店,其繁荣程度可想而知。

  宁波钱庄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中叶,特别是“五口通商”宁波对外开埠以来,更得到了长足发展,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形成了大小同行62家,现兑庄90家,在宁波江厦形成了一条著名的钱庄街,其钱庄业的繁荣不亚于后来之上海滩。

  宁波钱庄组织严密,同业组织声望卓著,最早钱庄同业的庄规,出现在清同治年间的1864年。宁波钱业会馆承袭了这段传统历史,从落成之日起就成为钱业公会的办公场所。“促金融之融通、谋同业之发展,促市面之安全”,为钱庄的繁荣起到过重要作用。

  钱业会馆作为钱庄业常设的办事机构,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同业商人在此集会,交流市场信息,计有无,权损益,制订各行价格,以指导市场的正常运作,钱业会馆由此成为市场运营不可或缺的场所,正是其使用人群的社会特性,而使钱业会馆具有很多实用人文主义的色彩。

  宁波钱庄在金融业务与经营发展上具有首创精神,很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经营理念“信用码头”。钱业会馆内三块石碑上的记述,强调了钱庄经营的“大信不约”以及守约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与时局的发展,钱庄在很多方面做出了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相适应的改革和创新。在19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宁波钱庄首创“过账制”,并很快通过上海向全国推广,成为全国钱业中的普遍遵从和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所谓“过账”,是指宁波的各行各业及个人之间的银钱收付,均通过钱庄之间的过账方式进行,不需要现金。该制度把结算制度和票据交换制度结合起来,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同时,宁波钱庄把庄票的功能、流通范围作了创新和扩展。通过在各主要商业中心,诸如九江、汉口、南京、天津、沙市、宜昌等地开设联号(联系行),使庄票覆盖了沿江主要商埠,商人可不必携带现金,如在本地一样使用庄票结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贴现市场,并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工具被应用于对外结算。

  不仅于此,钱庄在民国期间开创的“规元交易”,实现了国内金融业务上的创新。

  土生土长家族集团成为宁波钱庄业的主力军之后,他们并没有把目光囿于宁波本地,而是胸怀天下,走向全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武汉等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开设钱庄或分设联号,逐步形成长江流域和沿海一带钱庄经济网络,而这个网络的龙头就在宁波,为宁波人所掌握。宁波钱庄在上世纪初进入上海后,在奠定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9家钱业资本家族集团中,宁波人就占了5家。

  先辈们的创业精神,足以让当代宁波人引以为自豪。借助钱庄的发展,宁波籍人士在近代中国钱庄、票号、典当行向现代金融机构转型中,创造出不少行业第一:

  1897年,叶澄衷等成为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始人及经理人;

  1907年,朱葆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团体———华商火险公会;

  1920年,虞洽卿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人自办证券机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1921年,朱葆三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信托公司———中易信托公司。

  此外,中国银行的奠基人宋汉章主理中国保险公司近20年;著名人士王宽诚、包玉刚既是金融家,又是世界级工商巨子。秦润卿,自1920年连续七届担任上海钱业公会会长,被称为“上海钱业第一人”……

  破解金融先贤的成功密码

  大隐隐于市,宁波钱业会馆伫立在繁华的三江口岸,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历史,见证着世间的沧桑巨变。漫步在钱业会馆的回廊,凝视着一块块钱庄的金字招牌,数十年前甬上金融巨子们为钱业而忙碌的身影似乎历历在目。墙外,三江口的货船汽笛声不时传来,仿佛在提醒我们,勿忘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声名远播的“宁波时代”:在16世纪至20世纪初,钱庄业在宁波这块土地上崛起,并轰轰烈烈地繁衍,其影响深远。它使宁波成为当时中国东南部的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为何宁波钱庄业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如何破解先贤们的成功密码?从宁波钱业会馆留存的诸多历史印记中,或许能窥见一斑:宁波钱庄业坚持创新,努力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蕴含了开放的思维、合作的精神,以及不偏离实体经济原点的经营之道。

  仅宁波钱庄的成功转型来看,专家认为,从票号与钱庄的历史比较中可以发现宁波钱庄成功转型的奥秘:

  票号和钱庄都利用信用工具为商业提供支付服务,并提供存放款业务。但从总体功能上说,钱庄注重在本地商家的汇兑与居民个人的存贷业务,当时丝绸业、棉纱业、棉布业、土布业、米业、茶业、糖业、煤业都依靠钱庄借款进行周转。而票号则侧重于跨区域钱庄之间的汇兑和机构存贷业务,到了清代晚期,票据服务对象则大多为政府官吏。票号兴起最大的原因是依靠满清朝廷作为其政治靠山,与外国资本联系很少。而钱庄对于清朝官吏一直较为疏远,甚至力图摆脱他们的控制和约束,并与外国资本发生较多联系。

  正是宁波钱庄有意识地参与到传统向近代转型,在金融界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到新式银行的创建和经营本国银行的活动之中,使他们在中国的第一批新型银行中迅速掌控实力。同时,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等现代金融业,也由甬商捷足先登。

  事实上,敢于创新是宁波钱庄业得以长期繁荣发展的动力。宁波钱庄业经营者,在当时就是勇于创新的创业者。从钱庄的组织、过账制度、资金管理到具体的运作规定,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钱庄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更加方便和吸引客户,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宁波钱业会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入海口、海上丝绸之路出海口的重要节点,保护、弘扬、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如今,钱业会馆已辟为宁波钱币博物馆,由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主管。博物馆自2012年底重新设计布展以来,历时半年,以古老建筑与钱业文化融汇合一的面貌呈现,于2013年5月2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包括“宁波钱庄实景展示”、“中华历代货币展”、“红色货币展”等几大部分,形成了多元化的钱币知识普及方式。

  “钱业会馆是宁波人开放精神的诉说,也是宁波金融人市场意识和协作精神的文化符号。”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行长宋汉光介绍说,从宁波钱业会馆中走出去的宁波商帮,如甬江入海,随着洋流分赴五大洲四大洋,开启海上丝绸之路,承载了富国兴邦的梦想。同时,钱业会馆90年前的宁波钱业同仁,以诚信为基石,以协作为柱梁,适应市场形势因时而变,构筑起宁波近代金融业发展的辉煌。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在加快推进,宁波也正在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可以从钱业会馆的历史中获取文化支撑力。”宋汉光认为。

  传承钱业会馆的精神财富

  2010年7月24日,宁波钱业会馆迎来了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联合国28个机构的40余位官员。他们相坐于议事厅,聆听专家对宁波金融和钱业会馆的历史讲解,深感惊讶,高度评价宁波钱庄业对世界货币金融文化的贡献。

  这是宁波钱业会馆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文化需要传播。钱业会馆每一块墙砖都有故事,每一页窗棂都承载历史。它把这些历史凝固起来,超越了时间的流逝,成为传播现代金融文化的绝佳载体。”宁波钱币学会会长宋建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传承、发扬钱业会馆的精神力量:

  首先,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从宁波钱币博物馆陈列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史迹”,包括浙东银行与抗币,见证了浙东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业绩,是中共金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与宣传这一光辉历史,能够起到教育后人承志奋进。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可以激励金融人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宁波经济新的腾飞做出不懈的努力。

  以钱庄业为代表的甬商,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出于民族大义,卫国卫民,投入抗日活动。从史料上看,他们支援前线奋战的抗日将士,虞洽卿、秦润卿、方椒伯等甬商募捐购买5架飞机。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淫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维护了民族尊严。在粉碎日军经济统治、发展民族工业方面,表明了甬商的民族气节和捍卫国家经济权益的爱国热情。在两次淞沪战争中,甬商开展大规模的难民救援活动,解救数十万同胞,仅1937年8月14日至11月5日就送回甬籍难民16万人。

  其次,要发挥“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宁波工作时讲:“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从历史上看,上世纪30年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宁波帮”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史料记载的“全国资本集中于上海,上海资本以金融为最,金融资本则以甬人居其先”,这正是“宁波帮”在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的写照。邓小平对以宁波华侨国际文化交流非常重视。1985年初,他对中央领导同志说:办宁波大学的事,包玉刚讲大学归国家办,他出钱,这是件好事,我答应题校名,你们应督促有关方面把这件事办好。

  再次,要发挥“海上丝绸之路金融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的作用。宁波是一个港口城市,宁波港拥有1200年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201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8.9亿吨,居全球港口首位。这次在钱业会馆展示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与货币,一张唐代明州(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图,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现实与未来相通,只有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事业发展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历史和现实总是有惊人相似之处。当前,宁波正在致力于创建金融生态综合示范区、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以及移动金融试点、外汇政策先行先试等多项改革。如何从宁波钱庄的金融历史文化中发掘精神资源,做好当前的金融工作?

  启示一:支农支小。明朝“盐引”史证明,中国不乏高端金融,而宁波钱庄恰恰支持了本土化的小微实体。宁波钱庄的这一传统可追溯到庆历七年王安石身为鄞县县令推行的“贷谷与民,立息以偿”的新政,实现了“轻息借贷”给农民的小微金融服务。

  启示二:坚持创新。宁波钱庄的“过账制”、“庄票”,本质上是一项金融服务便利化的创新,是一项把结算、融资融为一体的工具创新。旨在为实体经济提供便利化的创新实践永无止境,特别是如何以金融科技为引领,创新的路子非常广阔。

  启示三:促进开放。宁波钱庄把本土资本与外国资本相互融入,以此推进金融业的转型,至今仍不失为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在跨境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创新上,要积极作为,大胆探索。

  

    

    结语:站在宁波钱业会馆的门口,抚今追昔,90年时光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但数百年的宁波钱庄文化却一脉相承,感召着一代代宁波金融人,为追求事业的发展、造福一方百姓而努力拼搏。光阴易逝,时不我待,当代宁波金融业同样需要继承宁波钱庄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创新转型,大步向前,争做中国金融改革的排头兵,再创新的业绩!

  (组稿:杨绪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