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需关注的四个问题 中国市场学会会长卢中原指出,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应着力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防止旧模式的惯性干扰开局的利好因素。旧的发展理念、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并未彻底改变,一些地方仍存在不适应改革新形势、跟不上改革步伐的情况。在简政放权方面,中央和地方、部门和部门之间改革步调不协调、不对接的矛盾时有发生,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仍待理顺。 二是兼顾好短期调控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兼顾好短期调控目标的同时,当前更应关注中长期发展目标,特别是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共享等要求的指标。 三是协调好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通常在中长期显现,并不能替代需求管理。因而,既不能只强调供给而忽视需求,也不能只强调需求而忽视供给,必须协调好两者关系,并通过结构性新政策抑制旧需求、释放新需求。 四是增强创新动力,防范创新风险。应着重保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财产权,让他们更多地分享创新收益。完善创新风险的防范化解机制,对年轻人创业、小微企业创新风险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更需要加强提示和防范。 应制定“改革促进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提出,应该制定一部改革促进法,把腐败跟改革过程中的试错分开来。因为改革一定要有试错,不让他试错,那怎么改革?没有人可以保证我做的事情百分之百能成功,百分之百不失败。但是改革中的试错不是腐败。行政过程要公开透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错误,也不是腐败。 如果能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500多条改革,我们要改什么,这些改革需要哪些法律、法制条件,制定一个改革促进法,下一步就可以把中央政府跟下面的四条腿———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重新调动起来。五个角色合力的结果,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能把中国的经济从现在的7800美元上升到五年以后的12000美元。 加强民企“走出去”服务系统建设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表示,与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相比,数目庞大、单个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时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风险。 民营企业未来将在“走出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和位置。在我国民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民营企业整体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走出去”促进服务系统建设,特别是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的建设,整合信息、法律、财会、信用、金融等多方面资源,运用多种分析技术汇集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行业组织的力量,建立健全评测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中国教育最大问题是“人”被遮蔽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认为,教育的宗旨、学校培养的最高目标到底是什么?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自由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成为他们自己。中国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大概也在于此,即“人”被遮蔽了。在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意义的展开”很重要的表现是“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教育自然是关键。在我们的教育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利于人的现代化素养形成的因素。教育中某些僵化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独立、自由、平等、法治等精神及人格的形成。因此,政府和学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时应重视学生的现代人格培养。“人的意义的展开”自然要表现在学生的价值观上。“人的意义的展开”需要独立人格。“人的意义的展开”也体现在科技知识的教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