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旧衣箱”里的捐赠衣物
为啥会被贩卖

  易其洋

  2014年4月起,杭州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目前已近2000只。它们是环保组织、废品回收企业以及民政、城管委等部门联手推出的旧衣服回收箱,使命是回收旧衣服用作慈善捐赠。但近日,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民情观察室”栏目的记者调查发现:太震惊!捐进杭州“大熊猫”肚子里的衣服,竟被卖到了废品回收站!

  记者通过捐出的裤子口袋里的定位追踪器,一路跟踪发现,杭州市民捐赠的一车衣物,最终被运到了江苏太仓港附近的一家废品收购站。这里的老板告诉记者,往他这里送货的卖家来自全国各地,只要能保证货源质量,回收旧衣服的生意还是挺赚钱的,一吨四五千元。 

  “大熊猫”旧衣物的回收者杭州申奇废品回收连锁公司,是杭州最大的废品回收企业,被曝光了,老总李申奇承认,回收的衣物,10%用于慈善捐赠,剩下的90%,一部分买卖,一部分利用。杭州人一年往“大熊猫”肚子里投了200多吨衣物,“申奇”嘴上说的是公益,心里想的却是生意,这事儿确实让人“太震惊、太失望”。责怪杭州城管委和绿色浙江公益平台“只管生不管教”,让“申奇”这样的“伪公益者”钻了空子,一点也不冤枉。但我以为,除了厉声指责,还应搞清所以然。

  据统计,杭州每年废旧衣物产生的垃圾近10万吨。市民捐出旧衣物,既帮助别人,又清理衣柜,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减轻城市垃圾处理压力,何乐而不为?但要让市民捐衣物,就得在居民区设置“旧衣箱”。市民把衣物放进“旧衣箱”,就得有人来回收;回收后,得有地方堆放;堆放好了,得有人分拣挑选,看看哪些适合捐赠、哪些可循环利用;捐赠也要尊重受助对象,衣服得清洗、消毒、烘干、熨烫,装入包装袋,打包入库。 

  到此,旧衣物公益捐赠只走完了第一步,更复杂艰难的事情还在后头。像“申奇”,去年5月15日,将市民捐赠的1.5万件、17吨旧衣物用大货车送到了西藏聂拉木县门布乡等地。这么多衣物,回收、整理、打包、装车、长途运输、分发,得花一笔不小的费用。这钱谁出?当然由“申奇”出。因为,干这事,它既得名,又得利。

  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联手,在大街小巷摆放几千个“旧衣箱”,根本不算难事,还能落得个“热心公益”“创新善作”的好名声。但“申奇”是一家企业,作为杭州旧衣物回收和捐赠的承办者,就算做公益,也不可能赔本赚吆喝,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也不应该让人家赔钱。不然,这事儿就可能做不下去。所以,要么给人家一定的补贴,要么就得允许人家变卖一部分旧衣物赚钱。

  做公益事业是需要成本的,多少不是问题,问题是成本是否合理透明,经得起审计监督。我看到过一个报道,说美国有的公益项目,成本支出高达80%。这就少不了完善可靠的监管机制。市民捐赠的旧衣物,适不适合捐赠,标准由谁确立、谁来监督,“申奇”能不能贩卖、能贩卖多少,监管者有没有吃挂面不调盐———有言在先。如果没有,那“申奇”为保本赚钱而胡来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等记者曝光了才“高度重视”,是极不应该的。这不光败坏公益事业的公信力,更伤害一颗颗炽热的爱心。

  宁波晚报微信公众号转发这条报道时,问了一声:宁波怎样?并链接了网友“bozhang01”的帖子,说明园小区后门的一个旧衣回收箱,旧衣物塞满了,却没人回收,清洁工随便拿取。我以为,这是“旧衣箱”可以预测的另一个命运:有人设置,却没有资金和制度保证正常运转,没人管理、没人回收,时间一长,沦为摆设。这不是过度悲观,而是现实经验———做像捐赠旧衣物这样繁杂的事,需要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做不成、做不好,甚至会做出问题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