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71897部队官兵 来余姚开展寻根之旅 清明时节,中国人民解放军71897部队政治部主任率领官兵代表,回到“娘家”余姚,开启部队的寻根之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71897部队的前身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该纵队在浙东四年抗战期间,扎根人民,英勇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三五支队”的美名在四明大地、姚江两岸还广为流传。这次回余姚开展寻根,既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浙东游击纵队的光辉历史,也是为了加强军队与地方的联系。 4月1日上午,71897部队官兵瞻仰了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祭扫革命先辈纪念林,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圈。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官兵们认真听取有关浙东抗日战争史和抗日烈士的英勇事迹,并向纪念馆赠送了锦旗、步战车模型、观杰中队肩章等纪念品。 下午,部队和余姚共同举办追思会。余姚党史、军史专家详细介绍了浙东抗日根据地的相关情况和浙东游击纵队在浙东四年期间的主要战斗经历,曾参加过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老战士俞善章、岑成纪回顾了当年的亲身经历,部队官兵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表示将沿着革命前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道路继续前行,创造更大的辉煌。 4月2日,部队官兵参观了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浙东区党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军史纪念馆、浙东抗日军政干校等红色历史文化遗迹,并接受了现场教育授课。(罗 捷) 乾隆、同治《鄞县志》 影印再版首发式举行 3月29日上午,鄞州区方志典籍整理出版座谈会暨乾隆、同治《鄞县志》影印再版首发式举行。由区委党史办(区方志办)影印出版的两部清代名志,是鄞州方志典籍整理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乾隆《鄞县志》,始修于1785年,成书于1787年,共计8册,主纂者为著名学者钱大昕,以内容翔实、考据精审、注重地理变迁而著称,是乾嘉学派学者修志的典范之作,在方志编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同治《鄞县志》,于1868年始修,成书时已是光绪三年(1877年),此志又称光绪《鄞县志》。志书由张恕、徐时栋主修主纂,徐时栋病逝后,由董沛完成。志书以钱大昕乾隆《鄞县志》为蓝本,补疏辨误,考证精详,是清代晚期方志中的上乘之作。 座谈会上,省市区专家认为,这两部沉淀了厚实历史文化含量的古志是中央倡导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度写照,也是响应海内外学术界整理中华文化地方古籍的一次生动实践。在编写出版这两本古代志书的过程中,鄞州方志办的史志工作者迎难而上,和省图书馆的专家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整个地方志的整理传承和利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与会专家还就鄞州区的方志典籍整理工作各抒己见,从鄞州区现有方志典籍文献保存、整理和出版以及地域文化传播和地方文献梳理的关系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地做好地方典籍整理工作。(袁静君) 《江东区教育志》正式出版 近日,《江东区教育志》正式出版。该志自2007年启动编纂,历经拟定篇目、搜集资料、分工撰写、修改审定等阶段,2014年6月基本定稿。 志书卷首设有序、概述、大事记,卷末设附录等,正文部分共13章46节,共计38万字,彩色图照40余幅。志书上限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08年,详细记述了江东区境内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重点介绍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江东区教育的成果与经验,为各界人士了解江东教育提供了一部可供借鉴的资料性文献。 作为“江东区地方志丛书”中的《江东区教育志》,是继《江东区军事志》、《江东区城管志》之后出版的第三本部门专业志书。(秦 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