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丝路贸易与中国古代白银货币

  周卫荣做《丝路贸易与中国古代白银货币》讲座。(章笑笑 摄)

  顾玮 章笑笑 整理    

 

  中国古代为什么长期使用青铜货币?

  中国古代为什么长期使用青铜货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资源因素。

  第一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世界上各个早期文明大多经历过青铜时代,唯有中国形成了自身的青铜文化。而青铜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不仅在青铜时代形成了青铜文化,同时还形成了独特的青铜价值体系———就是以青铜作为衡量价值,作为交换价值单位。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起自公元前2000年,也就是相当于夏文化的早期。经过夏商两代的应用与发展,在商末和西周早期达到鼎盛。什么叫达到鼎盛呢?这个时候的人们不仅能熟练掌握青铜合金的配比,还有多种复杂的铸造技术。人们能想到的东西,各种形状的礼器、实用器都可以用青铜铸成,像司母戊大鼎、四羊方尊,极其精美。

  青铜得到广泛的认同,它的价值也就达成了共识,事实上整个社会形成了青铜崇拜,它是人人都想拥有的财富。可用于朝贡、赏赐、罚没、俸禄、支付以及大的交易往来,整个社会形成青铜崇拜。史书上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离不开青铜。我有必要强调,中国的青铜时代与西方不同,中国的青铜时代从产生之时就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意识形态紧密结合,跟皇权紧密结合。西方的青铜器时代主要反应在生产力的提高,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形成独特的文化。

  第二是经济因素造成的。中国是内陆型经济,以农耕文化为主。农耕文化对应的就是咱们以前通常所说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并且经常物物交换。而西方的海洋地区,尤其是地中海周边,贸易经济经常是大宗贸易,它的交换中介自然要对应它的价值轻重,所以选择金银为主要货币。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必然要与经济相对应。

  第三层面就是资源与技术因素。我国大江南北盛产铜矿,从商代一直往下,铜矿的开发是源源不断的。而金银矿产相对有限,尤其是白银,中国白银开采比较晚,真正现在有考古出土的是唐代江西的德兴周边。

  这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中国长期选择青铜作为货币,当然咱们这个青铜是广义的,实际上,明代中后期以后逐步就以黄铜铸钱了。

  白银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货币化?

  白银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货币化?喜欢收藏钱币或者研究货币史的人知道,学术界尤其是考古界经常把河北中山墓出土的银贝和河南扶沟出土的银铲子还有汉武帝时候的白金三品视作白银货币,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它们并不是作为货币来殉葬的,应是作为财富、宝藏储藏起来的。所有作为货币的东西要有足够的量,没有足够的量怎么流通?

  唐代的开放是中国接受白银货币的文化基础。中外交通、交往开启得很早,但是成规模的中西方贸易还是从唐朝开始的。丝路贸易是促进中国接受白银货币的途径、平台、方式,整个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是中国开始接受白银的重要途径。唐朝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到了唐德宗时,以长安为中心,全国各地设置了大量的驿路、驿站。据《唐六典》记载,当时驿站有1639所,包括水驿、陆驿、水陆相兼驿,它们对整个唐朝的贸易发展,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重要作用。

  唐中期以后,借助海上航线,中国与南亚、中亚各国的商业活动增多,大宗的海上贸易迅速发展。在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有12万人之多,有的史书上说有20多万人。这些外国商人带着香料、药物和珠宝,来中国换取丝织品、瓷器。

  中西贸易离不开货币,刚才前面讲了,中国用铜钱,西方用金银,这两者怎么交换?贸易的急剧发展,使中国逐步走向接受白银货币,这就是白银在中国货币化的开启。事实上,这些年丝绸之路上的许多地方,考古出土了很多外来货币,尤其是陆路那边出土了各式各样的银币,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

  “一条鞭法”与白银货币化有什么关联?

  唐朝开启白银货币化以后,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前,白银在中国并没有取得本位货币的地位。白银、银两主要用于朝贡、财富储藏,还有大宗贸易支付。货币的定义是什么?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财富、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当时,白银作为货币最重要的两项“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实现不了。为什么?量有限,价值太大了。在唐、宋、元相当长时间里,一两白银要顶1000个铜钱,当然不同时候有点波动,到市场上怎么流通?咱们看电视剧,尤其是古装戏,公子哥上街吃饭,袖子里掏个银两来支付,这个是想当然的。戏里面无所谓,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后期开始提出来的,主要是徭役和赋税制度的改变。到万历时,张居正推广到全国,它的主要内容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也便于管理。

  张居正为什么能把“一条鞭法”推向全国?完全得益于丝路贸易的发展。中国通过丝路贸易,逐年积下大量的白银。有英国学者就形象地说:“中国的皇帝真是富有,他能够用从秘鲁运来的白银建一座白银宫殿。”梁方仲先生做过一个统计,从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圆,由于海上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亿元。明代中期以后,白银在中国逐步取得了本位货币的地位,不仅用于赋税、储藏、国际贸易,还用于商品计价和日常支付,也就是完成了货币的五项职能。到明代中期,尤其是万历年以后,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

  所以,中国能使用白银做货币,跟海上贸易、丝绸之路是分不开的。

  (讲演内容来自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有删节)

  主讲人名片

  周卫荣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钱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东亚区主委;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学术委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领域:钱币学与货币史;青铜器与冶铸史;黄铜与炼锌史。主要学术著作有《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等。

  好声音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产生之时就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意识形态紧密结合,跟皇权紧密结合。西方的青铜器时代主要反应在生产力的提高,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形成独特的文化。

  ———在唐、宋、元相当长时间里,一两白银要顶1000个铜钱,当然不同时候有点波动,到市场上怎么流通?咱们看电视剧,尤其是古装戏,公子哥上街吃饭,袖子里掏个银两来支付,这个是想当然的。戏里面无所谓,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