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张 琦 田螺姑娘是一则流传了近1800年之久的古老民间传说,盛传于中国南方,尤其是江浙水乡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宁波人认为,田螺姑娘故事的发祥地就在鄞西高桥、集士港一带。 《王宝和田螺姑娘的故事》出于集士港万众村的青垫、王家自然村。专家认定,万众村为田螺姑娘故事的发祥地,并成为鄞州区田螺姑娘传说的研究基地、宁波市田螺姑娘传说非遗传承基地。 田螺姑娘故事寄托劳动人民梦想 4月14日,记者走进万众村。村党支部书记孙芳华说,全村位于镇区以及西边,共有16个自然村。以前这里是“广纵千顷”的广德湖,在古代湖水荡漾,芦雁翔集,舟帆竞发。村内河网密集,周边稻田多,田螺也多。 在村干部陪同下,记者来到青垫,这里原是广德湖南大门,村里有一条爬满青藤的临河古街,街面房子虽然残破但当年的繁华痕迹尚存,多座清幽的堰桥在河流上静卧。 东西流向的河流之中,有一条“夹塘”清晰可见。所谓“夹塘”,是江浙一带河流或湖泊之间给旅人纤夫铺就的石板路。“这条夹塘有几十里长,一直通到高桥。”村干部说。 远看夹塘,逶迤曲折,不见头尾;近观夹塘,五六米宽的塘上,青石板时有时无,杂树林立,青草疯长;塘边水波涟漪的河流,河边青砖黑瓦的老屋,河上石头堆叠的拱桥……江南水乡风韵犹存。 与青垫一路之隔的王家村,村民农闲时常用鸬鹚捕鱼,也叫“王鸬鹚村”。相传《田螺姑娘》的主人公王宝,就是村里勤劳善良的好青年,但因父母早逝,家贫如洗,年近三十还没娶妻。一日,王宝捕鱼回家,推开虚掩的家门正准备做饭,突然发现桌上已摆满了几碗热气腾腾的菜,揭开锅盖,香喷喷的白米饭散发热气。 以后,一连几天,王宝捕鱼回来,桌上总放着几碗煮好的菜,锅里总盛着煮好的饭。 “哪位好心人帮我烧菜做饭?” 王宝决心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出门,但一过中午又偷偷返回家来,躲在门外角落里。快到傍晚时,一位穿着粗布衣但长得像仙女般的姑娘姗姗而来,推开他家门熟练地开始烧饭、炒菜。王宝定晴一看,是前不久逃荒来村里的田螺姑娘! 原来这田螺姑娘是黄岩人,她母亲早逝。那年黄岩遭受旱灾,她随父亲逃荒至宁波,不幸父亲因病而死。是王宝等村民张罗着赊来棺材,让她父亲入土为安。田螺姑娘也在村里一间破房子住下,靠给人缝补度日。 王宝推开门,激动地问:“这些天,都是你一直在帮我烧菜煮饭?” 田螺姑娘微笑着轻轻点头。 “田螺姑娘,真是太感谢你了!” “王哥,快别这么说了,你是一个好人。葬父之恩我一直铭记在心。看你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回家还要自己煮饭,觉得你太苦了,所以,想暗中帮帮你。没想到今天被你发现了……” 王宝被田螺姑娘的好心所感动,呆呆地望着她。 后来,两人结成夫妻,婚后,生下一男一女。他们男耕女织,日子虽然清贫,但恩恩爱爱,其乐融融。这些内容都收录在去年7月出版的由陈素君、徐红辉主编的《田螺姑娘传说》一书之中。 “田螺姑娘的故事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价值观念等和宁波人心理追求相契合。”鄞州区文联主席邵斌认为,男子盼望娶到田螺姑娘这样美丽勤劳的姑娘,姑娘们则希冀能找到王宝这样勤劳善良的小伙子作终身伴侣。故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理想和愿望。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体村民愿望 万众村连续几年实施新农村建设,大龄青年安置房、农村文化礼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都已建成。全村有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以种植蔺草、晚稻、大棚西瓜、蔬菜为主的农业,年总收入约6.7亿元;有大小企业百余家,工业年总产值约6.7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占地70亩、近500套新居、总投入1.4亿元的新村建设项目,将于今年动工。 2014年和2015年该村先后将田螺姑娘故事成功申报区级、市级“非遗”。 “有这么丰富的田螺姑娘文化资源,村里打算搞田螺姑娘文化节,策划编排田螺姑娘的甬剧,申报省级非遗。”孙芳华说,青垫、王鸬鹚自然村,尚存的老街、民居、古桥非常难得,尤其是保留较完整的一段夹塘,十分罕见,担心那一片区域被一拆了之。希望能列入古村保护计划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