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雨林 摄) |
|
陶公村民居 |
|
忻氏宗祠戏台 |
|
远眺陶公山 (朱军备 摄) |
本报记者 朱军备 东钱湖记者站 翁芳频 祁珊 湖水中的小山、山边的小岛,岛上的古村,静静地安卧于在水一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独自地美丽着;拨开历史的迷雾,走进村落,倾听民间,那一个个故事传说,令人着迷。 4月20日傍晚,记者与村干部座谈后,正是雨后初晴,站在陶公村忻氏宗祠前,只见眼前的谷子湖水面开阔,波澜起伏,青山隐约,白雾迷蒙,夕光照在水面上泛起点点银光,恰似一幅展开的水墨长卷,让人赞叹——— 烟波之间隐藏美丽传说 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之末,范蠡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称霸天下之后,功成身退,与西施一叶扁舟下江湖,隐居于甬东大湖之畔伏牛山中,先栖山洞,后筑草堂,以“逃诛公”的谐音“陶朱公”自称。他经商成功,钱多得在家里放不下,就贮在水潭中、湖湾里,三致富而三散财,泽被四方。 后人为纪念陶朱公范蠡,将他生活之地改名“陶公山”,把他贮钱之湖起名为“万金湖”,因湖在明州城东,山系湖上半岛,故后来就有了“东钱湖”“陶公岛”之名。 如今,陶公岛上还有许多范蠡西施留下的遗迹和美丽传说,如陶公钓矶、陶公洞、陶公潭、陶公祠、望鱼跳、上乘庵、纺花山、一本潭等等。 十几年前,东钱湖人戴良维先生将荒凉的陶公岛承包下来,投入资金建设景观、开发旅游。目前,景区面积为20万平方米,游客来到岛上,可寻迹第一财神和美女的隐居之所,重温爱情之浪漫,体悟商道之哲理,还有湖山观光、陶公祭拜、龙船竞渡、野外烧烤等参与游玩项目。 去年,在陶公岛上举行了首届东钱湖陶公财智文化研讨会。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王振川提出了范蠡是中国“航海第一人”“沿海开发第一人”“国际贸易第一人”“瓷器第一人”等“8个第一人”。戴良维认为,陶朱公是东钱湖“文化之魂”“商业之根”,希望更多人研究陶朱公,弘扬财智文化。 老屋古祠诉说人世沧桑 陶公山高100米,环湖一周10公里,岛上有三村(陶公、建设、利民)和一个渔业社一个社区组成,居民最多时达万人。 在村干部王雅维的陪同下,记者行走在陶公村里。重新修建的忻氏宗祠,雕梁画栋,戏台飞檐高翘;临水而建的老屋,青砖黑瓦,粉白外墙,小船泊岸,渔网高挂。 村中老人介绍说,忻氏宗祠之外,还有王氏宗祠、许氏宗祠、鲍王祠等。陶公老街,许家大屋,彝训堂、四如堂、听彝堂,都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 钱湖龙舟节起始于钱湖庙会,旧时每逢农历九月十一、十六进行。先是画船殿“菩萨出巡”,接着上塔山庙神祇鲍盖“诞庆”,届时,行会开始,铜铳、礼炮、抬阁、沙船等作前导。农历九月初十,各路龙舟从四面八方云集,湖上留出800米水道,当行会到陶公钓矶时,龙舟始发,锣鼓震天,水手们奋力划浆,观众呐喊助威…… “扁舟去隐似乘槎,瞥眼轻鸥掠浪花。绝爱陶公山尽处,淡烟斜日几渔家。”元朝诗人史弥宁的《东湖泛舟》写出了陶公山的幽静和美丽。 “陶公三村地处东钱湖西岸三面环水的岛上,环境幽静,是农耕时代宁波地区的水乡渔村。”陪同采访的东钱湖镇人大副主任俞伟国说,渔歌樵斧,扁舟柳堤,堪称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2013年,陶公村获“发现中国最美村镇人文奖”,2014年列入宁波市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如今,《陶公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修编完成,规划定位为:东钱湖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宁波市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浙东地区传统内湖渔村活化石,将以保护性修缮为途径,保护村庄历史文脉、传统功能和原住民生活的延续,让古村落之美延续下来,并焕发新的活力。 眼下,临河部分民居已进行了修缮。生活污水纳管入网工程即将完工,一幢小学校舍改造的民宿项目,正在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