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叶青:20年追逐海岛养殖梦

  在岛上自由溜达觅食的猪、羊。
  刘叶青把养大的猪运到大陆,准备销售。
  (余建文 陈吉明 摄)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陈吉明      

  “哒哒哒”,清晨的薄雾中,一艘渡船靠上石浦的码头。刘叶青和工人一起,把七八只大活猪抬上车,准备运往屠宰场。

  像这样往返渡海运猪,刘叶青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了,“在海岛上搞养殖,这条路,我整整走过了20年,还在不断摸索中”。

  

  承包海岛养牛羊,一波三折

  刘叶青是安徽人。20岁时,他从安庆的畜牧学校毕业,来到象山谋生,在渔船上打工。在海上漂泊了三年,他决定上岸,“我是学畜牧的,一直打渔下去,那专业就白费了”。

  那时,恰逢海岛开发的政策“东风”。1996年,他看中了石浦对岸的檀头山岛。岛上牧草丰富,坡地平缓。刘叶青拿出三年打渔攒下的全部积蓄,与两个合伙人一起,在岛上圈起一块大牧场,引进波尔山羊养殖。

  最多时,他养了200多只羊,“实际养起来,发现和书上教的相去甚远,成本大大超支”。更要命的是,羊大了之后满山乱跑,抓都抓不住,一年下来,跑丢了几十只。

  一气之下,刘叶青把剩下的羊全卖了,“羊养不好,我就改养牛!”

  刘叶青懂技术,自己给牛人工授精,待大牛生下小牛,养壮之后再卖掉。牛儿白天上山吃草、溜达,到晚上回来休息,也不用太操心。

  “那10年光景,最惬意了。我从最初的40头母牛起步,到后来养了250来头牛,每年能挣10多万元,成了象山县有名的养牛大户,电视台还来拍过专题片呢”,回忆起那段美好时光,刘叶青神采飞扬。

  没想到,“好日子”戛然中止。2010年,檀头山岛重新规划开发旅游,全面清退畜牧养殖。刘叶青只好把200来头牛装上车,运到江苏连云港,实行工厂化养殖。

  说来也怪,在檀头山岛瞟肥体壮的牛,到了江苏之后不停地掉膘,怎么伺候也不见效。“水土不服啊。吃惯了海岛牧草的牛,对人工的青贮饲料‘反胃’”。

  才养了一年牛,刘叶青就亏掉了五六十万元,把多年积蓄几乎赔了进去。他一狠心,又把牛全卖了,又回到了象山。

  再战海岛,重塑养殖创业梦

  “圈养,总归是生态养殖好”,刘叶青的心头念念不忘海岛养殖。

  这次,他看上了鹤浦的中界山岛。这个1000多亩的小岛,离石浦直线距离不过1公里多,且岛上村民都已迁出,就剩一家修船厂,是个搞养殖的好地方。

  刘叶青用了两年时间,到1000多户村民一家家地拜访、签订协议,把小岛整个包了下来。“岛上尽是低矮的灌木,没有牧草,养牛不适合,那就养猪吧”。

  重新创业,一切得从头起步。刘叶青与当地青年小黄余迪合伙,引进100多头黑猪,另外又养了几十只羊。老刘把关养殖技术,小黄主要跑市场,做营销。

  最初两年间,刘叶青一边发展养殖,一边忙着挖沟铺路,盖码头、仓库,将几百万元资金大都投在了基础建设上,去年还正式注册了半岛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而合作一年之后,小黄决定“单飞”,目前发展得也很好。

  小岛原生态的环境让猪、羊快活地成长。刘叶青实施的是人工喂食的生态散养方式。到了“饭点”,猪、羊闻到饭菜香,自己跑过来吃食。吃饱喝足了,三五成群自由溜达、嬉戏,玩累了,就冲进海水里洗个澡。刘叶青说,生态散养,人工管理成本低,最主要是猪、羊的活动量大,生长健康,很少生病,肉质也更好。

  从去年起,为加快上市周转频率,刘叶青开始引进饲养白猪。他从三门、天台等地购进六七十公斤重的猪,放到岛上喂养近半年,待猪长到约140公斤再销售出去。目前,小岛上常年优化暂养的猪有近200头。

  “自己养的猪,品质上我很有信心”,最近两年间,他陆续在石浦和象山丹城开出了三家肉铺,专卖自己养的猪,生意相当火爆。老刘告诉记者,平均每三天能卖掉七八头猪,因为人手不够,他得自己操刀卖肉,“以前没干过这个,为了学分肉,我可花了不少功夫”,他笑着说。

  近一年来猪肉价格的节节攀升,让刘叶青的养猪路走得愈加踏实。

  刘叶青希望有人能与他合作,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海岛猪的品牌做大。“我想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小时候吃肉的那种感觉”,刘叶青想把自己的肉铺开到大城市去。对于未来,他一脸憧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