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国学者:建立一整套的工艺学习体制

  中日陶艺师在“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开幕活动上演示陶艺(周燕波 摄)

  本报记者 周燕波

  通讯员  郑志玥      

  

  当今时代,中日韩面临一个相似的社会环境:曾经在我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手工艺生产以及与手工艺相关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传统手工艺普遍面临着萧条甚至消亡的生存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15日,“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开幕活动中特意安排的一项国际研讨活动———“中日韩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论坛”更显示出特殊的意义。邱春林、三田村有纯、三田村有芳、权纯燮四位中日韩学者、专家相聚一堂,互相交流自己国家的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及现状,共同探讨如何传承和振兴传统手工艺,让它们在凝聚民众情感、保留民族记忆、增强现代生活美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学者:城市要有包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土壤

  中国的城镇化率目前是50%左右,预计到2020年达到60%,目标是2033年达到70%,与发达国家持平,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邱春林关注的是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手工艺的命运及前途。邱春林开门见山地指出,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带来的冲击是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化、全球化影响的最集中体现。他说,由于乡村生活用品普遍被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所代替,许多手工艺已经消失,加上农村节庆气氛趋淡,习俗变少,与之相关联的手工艺也快速消失。他举例说,宁波的“十里红妆”消失之后,与之相关的木雕手艺也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现在许多古村落里要找一个会木雕的老匠人很困难。

  邱春林说,城市要有包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土壤,但是现在我们的城镇化恰恰没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政府不能忽视传统手工艺在民间的贡献度。虽然手工艺富不了政府,但它藏富于民,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我觉得城镇化进程中要考虑这些关系。”邱春林说。

  邱春林认为,新型城镇化必须重视历史文脉、挖掘传统文化产业的价值,使得城镇化朝着特色文化产业的方向发展。他还举了几个成功的例子,如苏州镇湖70%以上的劳动人口从事刺绣业,整个镇现在有绣娘8000多人,另有3000多人从事刺绣品的销售、设计,加在一起有1万多人,产值规模相当可观。

  因此,邱春林认为,传统手工艺产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吸引年轻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使城市文化富有特色,避免城镇的千篇一律化和空心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日本学者:要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手工艺

  据东京艺术大学漆艺研究所主任、三田村有纯教授介绍,日本在昭和时代对大量生产、消费却又淹没于一次性的现代工业品进行了反省: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做得非常精致,应该给这些产品更多的发展。为此,日本于1974年颁布了《传产法》,决心要振兴传统产业,使其对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贡献,同时丰富和滋润日本的国民生活。

  他还介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会将那些符合条件的商品认定为“传统工艺品”,被认定的手工艺品产地还能得到国家及所在地政府的资金补助。至2015年6月,经过经济产业大臣认定的传统工艺品种类为220多种。1974年以后,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品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生产数量随经济总量增长而增长,至1984年,总产值达到5237亿日元的高峰。

  三田村有纯的儿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三田村有芳指出,在技术进步的同时,传统手工业的各种技法和技术也在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焕发光彩的传统工艺严重衰退。为什么衰退?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没有创新,也没有被广泛地宣传,导致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品感情淡薄。他说:“普通的年轻人,早上吃面包、喝牛奶,午饭由学校提供,用的是塑料筷子、金属碗,从学校回家时又在麦当劳吃饭,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会对高超、精湛的传统手工艺产生感情吗?”

  三田村有芳说,自己因为从小受父亲影响,对漆艺非常熟识,所以至今还在使用漆艺产品,可身边许多同龄人甚至不知漆艺为何物。“所以,我认为应该使年轻人加深对传统工艺的了解,让他们体悟传统工艺的高超、精致。”据他介绍,现在日本一些中小学校包括美术类高校已开设传统手工艺实践课,向学生传授传统手工艺,并且在生活中推广使用手工艺器具,比如日本长野县有2所小学的吃饭容器全部换成漆器产品。

  韩国东方文化大学院教授权纯燮从韩国的地理条件对漆艺发展影响这个角度谈起,介绍了韩国的统营、原州、南原三个城市的漆艺兴衰历史,它们曾是韩国传统漆艺业的繁荣之地。他举例介绍,统营市在17世纪初就有12工房,制作军需和民需的手工艺品,在当时进贡的手工艺品中,螺细漆器的数量最多。在统营转化为城市后,12工房的匠人就在当地传承了螺细漆器的制作。20世纪50年代统营设立了培养漆器制作专业人才的螺细漆器技术培训所。70年代,当地的螺细漆器艺进入全盛时代。80年代以后,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外来文化的侵入,螺细漆器开始走向衰退,仅能维持命脉。一直到2006年以后,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螺细漆艺及漆画主材料发展成为新的文化产业。

  “生活在变化,人们的心理在变化,价值观也在变化。”权纯燮认为,漆艺衰落的一大原因在于缺乏一贯持续的教育制度,以致高级专业人才培养陷入困境,当出现新材料、新工艺时,没有人能快速应对、创新,致使传统的漆工艺停留在沿袭、模仿的水平。

  权纯燮直言不讳地说:“传统手工艺如果仅仅坚守传统的话,在市场经济下毫无竞争优势。”所以他认为,振兴传统手工艺,应从培养传承人才方面入手,改革现有的人才教育制度,建立从初级到高级一整套的工艺学习体制。同时,加强对新材料的研究融合,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升级。“因为传承与革新同样重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