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贺友直在新碶的工作室 |
记 者 叶向群 北仑记者站 金旭孟 “往年,一年里至少有两次,他会从上海来到新碶老家。清明节,主要来扫墓,国庆期间,则是宁波气候最好的季节。每次来,老先生就住在艺术馆三楼那间卧室里,常常一住就是一两个月。”贺惠忠是贺友直艺术馆馆长,也是贺友直的本家,“今年啊,老人家可是来不了喽。”贺惠忠轻叹一口气。 今年3月16日,一代连环画大师贺友直驾鹤西去。95岁高龄,称得上寿终正寝,但他留给家乡人民的,仍是扯不断的思念———5月4日,“贺友直晚年绘画艺术展”,在宁波美术馆揭幕,32幅描摹旧时北仑民情风俗的“画说宁波”,尽管笔力已不如当年遒劲、流畅,但无不传递出一位九旬老人的思乡浓情;当天下午,一批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艺术院校教授、画家、文艺评论家,和我市艺术家聚集一堂,追忆老人生平,研讨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次日,坐落在北仑新碶街道西河塘路3号的贺友直艺术馆,挂上了一块崭新的由周慧珺先生书写的“贺友直纪念馆”牌子。与此同时,几名来自上海的设计师开始实地勘察、丈量———他们准备花大约一年的时间,把这座艺术馆打造成为一座高水准的历史文化艺术场馆。 贺惠忠说,贺老虽然长年在上海生活,但他跟家乡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北仑新碶就是他的根脉之地。2002年4月,贺老向北仑区博物馆、图书馆捐赠了一批作品。当听说新碶老街正在抢救日益消亡的民间文化时,当时已年届九旬的他拿起画笔,根据儿时记忆,于2003年底,为家乡父老创作了《新碶老街风情录》组画,并将原作捐给北仑博物馆。此后,他又陆续向北仑区档案馆、图书馆、学校等单位捐献画作、证书、资料。贺友直艺术馆于2010年落成开放,这座850平方米的三层楼建筑,收藏了贺友直200余幅经典画作的复制品、连环画册以及一批实物。 艺术馆变身纪念馆,意味着展示效果和场馆功能的巨大改变。 “建成后的贺友直纪念馆,将通过贺友直生平介绍、艺术作品展示、画家创作、生活实景及物品的陈设,系统详尽地再现艺术家的德馨艺臻,为北仑增添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来自上海的设计师汪大刚,一边用卷尺丈量着艺术馆各个房间的面积,一边向记者介绍,“贺先生在国内外拥有大量的粉丝,贺友直纪念馆的建成,将会吸引更多的粉丝前来瞻仰观摩,纪念馆将成为北仑乃至宁波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按照设计构想,入馆主景会是一尊贺友直全身塑像,塑像基座以贺友直作品全集造型,由花岗岩或汉白玉雕琢成;塑像背景墙和基座台阶由95块瓷砖组成,寓意贺老享年95岁;瓷砖上烧制有贺友直95幅白描作品图饰。 塑像背景墙或展厅门廊立柱上,铭刻概括贺友直一生德艺双馨的主题楹联: 翰墨游丝描摹世间百态艺臻画坛一代宗师 陋室绍酿尽显率真淡泊德馨华夏流芳百世 贺友直出生于普通职员家庭,一生饱经沧桑。汪大刚介绍说,一楼展厅将分“孩提时光”“学徒经历”“文革十年”“枯木逢春”“美院教授”“国外办学”“丹青不老”等十大板块,通过贺友直自画像、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典绘画作品、经典艺术生活语录、历史照片、实物、艺术衍生产品、影像资料、文字介绍等形式,图文并茂、立体地展现贺友直的生平。 一楼至二楼的楼梯通道的墙面上,展示贺友直各个时期经典连环画实物。二楼展厅在保留原贺友直艺术品陈列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补充、丰富展品内容。在这里,《山乡巨变》《朝阳沟》《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皮九辣子》等一批贺友直经典作品,一一呈现。值得一提的是,贺友直的连环画多以线描为主,他创作完成于197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的作品《白光》,则采用水墨画风格,令人眼睛一亮。二楼展厅展出的《新碶老街风情录》,既有船桅林立的“新碶头”,又有人头攒动的乡村“集市”,这是贺友直对于故土的最初记忆,让人倍感亲切。 “自从2010年艺术馆落成后,贺先生每次来故乡,都会趴在二楼工作室的写字台上潜心创作,他的多幅经典作品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艺术馆馆长贺惠忠说,工作室将按照贺老生前原样保留,包括画桌上的笔墨纸砚,书柜里他喜爱和阅读过的书籍。“工作室会适当增加充实一些照片。” 三楼,曾是贺友直的生活区。 “他用过的餐桌,使用过的酒杯、酒瓶等,都将一一保留。贺老生前下榻的卧室按原样布置,陈列放置贺老的衣帽等什物。”设计师汪大刚表示,未来的纪念馆将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高科技,融读、视、听为一体,用绘画、史料、摄影、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弥补纪念馆场地的限制,扩展纪念馆内涵和外延,向观众传递多重实物文化艺术信息,力求将纪念馆建成高水准的历史文化艺术场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