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佳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虽然已经离世,他的作品却依然流传后世,为人们所喜爱,所谓“名岂文章著”,大概就是这样。 在人们专注于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时,张岱所著的《琅嬛文集》却被爆出重新发现了400多首诗歌和20多篇文章。而这个发现者不是哪个致力于研究张岱的专家学者,也不是哪个古籍收藏家,而是一个年仅29岁却嗜书如命的“书痴”———路伟。路伟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编辑,他曾说:“宁可古人负我,留下很多没价值的东西;我不可负古人,不可使其心血枉费。”他对古典文献的热诚可谓“痴狂”。这样一个痴人,就和当年的张岱一样,某种意义上,太过单纯天真。他们对自己挚爱的近乎执着,他人会感慨:“痴儿啊!”不过,或许正是这种近乎可爱的傻,让两个相隔200年的人因为这本《沈复灿钞本琅嬛文集》相遇。“书贵流传,不传之书是死书”,路伟对于古代文献的发现和传播有着巨大的信心。 此前所知的《琅嬛文集》共有三种版本。第一种是黄裳先生所藏手稿本,第二种为国家图书馆所藏稿本,第三种是光绪刻本,此本是清代唯一刻本,流传甚广,是张岱文集最为易得的本子。但现在,时隔200多年后,路伟却在天一阁发现了张岱《琅嬛文集》的钞本。书中收录400多首诗和20余篇文章,让人惊喜的是,其中一半以上是以往诗文集中没有的,也就是说,之前从不为人所知。 据考证,此钞本为张岱的老乡沈复灿所抄,而且是属于清代嘉庆年间的,距离张岱在世的时间非常接近,故可信度较高。在春节前夕,这本《琅嬛文集》经编校后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文集中包含古乐府、五言和七言古诗、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和七言绝句、笺、启、书、传、祭文、檄、琴操等,另有补遗。从内容上看,应该是目前所知最齐全的了,不但补足了张岱的一些佚失作品,同时订正了今本的很多讹误。相信未来的几年内,张岱的形象、作品、生平以及志向理想等各方面研究将有一定程度的改写。 在新发现的沈复灿钞本中,有《上惠王笺》和《上鲁王笺》等文章,这些文字改变了人们对张岱的一贯印象。张岱不仅是个风流多才的纨绔公子,也曾经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为了南明政权出谋划策、鞠躬尽瘁,甚至曾经为了将鲁王请到绍兴而徒步走到台州,以示诚意,脚后跟走出血来也不停止。以前人们粗略知道他与南明政治相关,未曾想到他参与如此之深。作为明遗民,其于故国之心诚笃,于建功立业之志不已。从前的纨绔面具下,实际隐藏着他反清复明的雄心壮志和对人情世故的通透了悟。除此之外,这些文章也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研读南明史。文学的真实总是体现在感情和细节上,所谓“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有了这些细节的帮助,考究历史的真实性时总会有更多的佐证。 沈钞本里的诗歌反映诗人心境的变化,文章则可窥见张岱的思想发展,有些章节描绘了他的生活经历,让人们对他的人生遭遇有不同程度的探寻,同时这些经历又能够反射出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为免受文字狱之害,张岱行文做事必定慎之又慎,故其隐居绍兴数十年,所留著作并不完全。 陶庵虽有时,琅嬛却不朽。此书一出,又开启了研究张岱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