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燕 随着中考的临近,家里的气氛日趋凝重。 那是一段迷茫的日子,莫名的惆怅中透着两代人的煎熬。对孩子来说,那是初涉人生的一种迷茫,身后的童年正慢慢凋零,而前路却又看不分明;而对于大人,则是一种力不从心的隐忧,一种怯于正视现实、面对现实的懦弱。 孩子不笨,但有粗心的毛病,成绩和排名一如微风中的火苗,飘忽不定。明明会做的题目,常常因为粗心而答错;明明可得的分数,常常因为粗心而失去:或错点小数位,或无视“关键字”;要么少了复数“s”,要么丢了冠词“a”,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中考(当然不只是中考),考量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有学习以外的另一种非智力因素。我深知,考试的心理状态、思维的专注性和答题的稳定性与所掌握的学科知识,犹如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是取得理想成绩所不可或缺的。如何引领孩子“克服粗心、稳定发挥”,打好中考这一仗,我陷入了沉思。多少个辗转反侧的无眠之夜后,一条妙计闪入了我的脑海…… 明天就是中考的日子。当晚,我微笑着对孩子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过一种锦囊妙计,非常神奇,我也为你准备了几条锦囊妙计,一定会助你考试成功。儿子惊讶得睁圆了双眼,我话锋一转:现在不能看,只有在考试前打开,才会产生效果。 是日,第一场考的是语文。我大清早就开始认真地分析孩子在语文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抛出了第一条“锦囊妙计”———我在纸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场考试,也是决定你命运的时刻。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然后转行写上:“一、拿到试卷不要慌,努力让自己平心静气;当你感到紧张的时候,深深地吸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连续三遍,可保平静。二、仔细审题,仔细做题,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三、加油!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等你的好消息!”因为语文考试实施新规———出现错别字要扣二分,我又特意在“错别字”三个字下面加了几个圈,以示重要性。我把写好的纸条小心翼翼地对折再对折,直至折叠成了整整齐齐的小四方形,才虔诚地放入孩子的贴身口袋里,并再三叮嘱这“锦囊妙计”千万不能提前打开,只有在考试铃响前打开才能奏效。 儿子稚气的脸上显现出喜滋滋的神情,眼神里布满了新奇。 整个上午在忐忑不安中度过,当时针指向考试结束的那一刻,我紧张的心才渐渐趋于平静。 中午儿子回到家,我问他“锦囊妙计”的效果如何,儿子兴奋地说:当我一走进陌生的考场,一种突然而至的紧张感扑面而来,心在胸口咚咚直跳。但是妈妈,当我打开你的“锦囊妙计”时,就仿佛你在旁边对我说话一样,我照着你的办法做,很快就平静了下来,这“锦囊妙计”太神奇了,下午的考试还有吗? “有!”我为助力中考小试牛刀的成功,顿感欣喜若狂。 第二场考的是英语。我知道孩子平时英语考试的弱点在哪里,就有的放矢地在纸条上写道:不必慌张,保持镇静。一、“s”和“a”一直在向你招手,别忘了他们哦。二、作文是你的拿手好戏,善待它,让它为你加分。 在接下来的每一场考试中,我针对孩子各科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梳理,对比较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提示,统统纳入“锦囊妙计”中。比如在数学考试前,我在纸条上这样写道:步骤,步骤,注意你的每一个步骤!步骤,就是你迈向成功的步子。 其实,这是对孩子心理的一种安抚,也是运用心理战术缓解孩子考试时焦虑情绪的一种策略,更多的则是一种鼓励:你能行!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中考的成绩很快下来了:科学满分,外语离满分差一分,语文、数学、社会都取得了较高的分数,顺利地被市内一所名校录取。从邮递员手中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我喜极而泣,孩子则喜出望外。不同的人生阅历铸就了不同的表情,然而我们欣喜的内心是相通的,“锦囊妙计”见证了这一时刻的喜悦。那一刻,让我拥有了一份感动和快乐:孩子交出的不仅仅是一份圆满的中考答卷,更是一份圆满的人生答卷。 岁月匆匆流逝,“锦囊妙计助力中考”亦渐行渐远。每每回想起来,就像在生命的稻田里,捡拾起来的那些壮硕而饱满的麦穗,依然金灿灿、黄澄澄;又像岁月浪潮中那束温馨的花朵,在灵魂深处悄然绽放着无尽的芬芳,历久弥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