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吃变出大“花样”

象山定塘一农户玩转七彩“麦糕经”

  鲍本妹正在做花色麦糕
  (沈孙晖 王珏 摄)

  本报记者 王珏 沈孙晖    

  这几天,象山定塘镇金牛港村刘先国、鲍本妹夫妇家中,五六个人正忙着制作麦糕。这边案板上摆放着七彩面团,刘先国撸起袖子用力揉面,那边鲍本妹和儿媳等人,正用各种模具制作出各种不同造型的花色麦糕。一旁的灶头上,几只蒸笼正冒着热气,雾气氤氲,香味弥漫。

  

  村里人介绍,麦糕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每年的农历五月廿七,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庙会民俗活动,家家户户发麦糕,呼朋引伴宴请宾客,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麦糕节”。“做麦糕可是女孩在成为女人的成长中必须掌握的技艺。”鲍本妹说,自己从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做麦糕,到现在少说也有30年了。

  麦糕制作流程与馒头类似,区别在于馒头为“一酵”,而麦糕则是“两酵”,经过二次发面后,口感更加柔韧弹牙。这两年来,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老刘一家也在不断尝试创新。为了丰富多样的口感,他们把紫薯、艾青、甜菜、桂花等辅料加入其中,制作成彩色麦糕。原生态的口感加上讨人欢喜的色彩,小店生意节节攀升。

  口感上有所突破后,他们又开始在造型上动脑筋。“传统的麦糕长得像刀切馒头,外形普通毫无特色。”刘先国女儿刘婷婷从网上买来了各式各样的模具:蝴蝶、长颈鹿、小鸟、猫、海马……尝试给麦糕“凹造型”。各式各样的磨具在面团上按压,可爱的动物模型就出来了,再配上其他花色,给长颈鹿“系”上蝴蝶结,给雨伞“缀”几朵小花花,让人直呼“萌萌哒”!

  这样一来,这些造型可爱,色彩丰富的麦糕,不仅受到大人喜爱,更让孩子们醉心。多次购买的孙女士说,七彩动物麦糕激发了孩子食欲:“小朋友几乎每天都要吃,家人也喜欢把麦糕当早饭!”

  刘先国夫妻俩经营麦糕仅两年多时间,如今已成为小有名气的麦糕制作大户。他们与别家的销售方式不同:让传统小吃触网电商,走微商销售路线。这还是女儿刘婷婷的创意,“2014年年初,我见微商兴起,便让父母尝试做麦糕,由我在微信上销售。起初,母亲顾虑重重,觉得这东西太普通,肯定没人要,没想到现在这么火爆!”

  刘婷婷告诉记者,当时她和弟媳妇以及三个做微商的朋友,在微信上卖力“吆喝”。每周,她汇总订单的数量、品种后,通知父母制作,再通过表姐的快递公司寄给顾客。

  由于刘家麦糕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寄给客户如果时间耽搁容易坏,所以夫妻俩天冷时一周做两次,天气转热了一周做一次,“一般从11月做到次年五六月份,每次我们凌晨3时就起床做,下午四五时发货,这样能保证麦糕第二天就到顾客手上,不会变质!”刘先国告诉记者,为了赶订单,他们专门雇人一起做。

  在口味、造型不断创新以及网络强大传播力的催化下,刘家麦糕的客户从最初的象山本县延伸到宁波大市,现已拓展到江浙沪地区,网络销售团队也从开始的5人发展到如今近60人。“特殊造型麦糕每袋15只,造型各异;普通造型每袋40只,口味混搭。另外我们还开发了精品礼盒装,每盒50只。”刘婷婷说,旺季时他们平均每月可以卖出12万多只麦糕,“上海一位朱女士是老顾客,每次都订15袋至20袋。很多客人吃过后,也主动在朋友圈帮我们推销,介绍新客人来订购。”

  今年,刘家打算进一步唱响“麦糕经”:尝试制作大麦糕,将原先简陋的食品袋换成“高大上”的包装,并打出“大塘七彩麦糕”的品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