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以贯之抓好环境改善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唐一军

  今天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我国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主题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强决心和鲜明导向,必将全面引导和有力推动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到打好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攻坚战行动中来。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全力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三治理一提高”、“两路两侧”、大气污染防治“1+6”行动等生态环境整治组合拳,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使宁波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景更美。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质量仍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主要短板。今年初,国家批复同意了宁波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我们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补短板、破难题,加快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打下坚实基础。

  以国土空间的优化布局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发展导向。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科学布局和均衡发展。认真实施《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制度,确保划得准、守得住、用得好。切实按照环境功能定位,对不同区域(流域)、不同行业实行差别化的环境管理,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快实施生态恢复与修复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以产业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发展支撑。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探索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产业转型的环保倒逼机制,推动信息化与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产业结构。

  以污染防治的全面攻坚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发展底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全面落实国家有关行动计划,在系统治理的整体框架下,把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和突破口,深化污染治理,防控环境风险,严格落实政府责任。全面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1+6”行动,加快治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出台实施贯彻落实“水十条”政策,继续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完善“河长制”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考核断面水质。抓紧推进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花大力气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以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发展保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加快健全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探索构建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系列生态文明制度,着力解决生态保护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全面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评综合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完善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全面推进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流动。

  以社会公众的共同行动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发展共享。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宁波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培养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扩大环境信息公开,创造条件、广开渠道,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以环境共治、生态共保促环境和谐、生态共享。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更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久久为功、人人尽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信在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宁波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山海宜游之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