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路。我市随即吹响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冲锋号,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都市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粮食蔬菜生产功能区建设,突出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生态化、信息化发展,健全农业产业、经营、科技支撑、生态安全和要素保障体系,着力拓展农业生态、生活功能,努力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 即日起,本报推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宁波实践”系列报道,展示我市农业领域在找短板、补长板、调结构、促融合、提品质、助“双增”,不断向农业高级形态演进跨越的精彩片段。 本报记者 黄剑跃 项一嵚 通讯员 康庄严 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榨菜鲜头,在余姚能创出超过17亿元的产值,带动生产加工农户6万余户。依托榨菜生产加工工艺,余姚榨菜加工企业还开发出萝卜、酸菜、刀豆、海带、竹笋等30多种菜品。同时,榨菜原料配给、机械加工、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等相关行业,随着余姚榨菜的创新发展同步壮大。 作为浙江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余姚榨菜,涵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展示出“长链善舞”的威力。 在慈溪,海通集团通过自营、加盟等方式,建立了面积近10万亩的优良果蔬生产基地,其中慈溪本地有2万余亩。一手培育优质种子种苗,一手将农产品加工链不断延长,海通目前能生产冷冻及脱水果蔬、浓缩果蔬汁、果蔬罐头、调理果蔬、调理食品、腌渍蔬菜等7大类200多种产品。 在象山,4月中下旬起,该县秋红果蔬专业合作社300亩甜瓜开始采摘。合作社负责人项秋国表示,使用由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的浓缩沼液肥不仅使土壤得到明显改善,化肥明显减量,也使甜瓜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沼液资源化利用也是象山县畜牧业全产业链的典型例子。 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来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种子种苗工程、园区(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环节,不断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拥有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全产业链近20条,其中省级农业全产业链、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3条(慈溪蔬菜、余姚榨菜、奉化竹业),产值5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3条(象山水产、鄞州蔺草、宁海柑橘),带动农户近50万户。 “宁波农业全产业链特色明显,但其中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市农业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发展基础条件不强,链上各环节衔接不紧密,整合能力不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弱等瓶颈,在相当程度上羁绊了发展的脚步。另外,一些全产业链链条较短,延伸发展不够等问题同样突出,全市相当一部分龙头企业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 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围绕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和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将创建10条10亿元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为实现上述创建目标,我市将坚持拉长农业产业链和拓展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两大路径”,大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加工型农产品全产业链为母链,横向拓市,纵向提升,从而打造更多的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健康养生、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的农业全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