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元 中国邮储银行原行长陶礼明一周多前在看守所中去世,终年62岁。陶礼明案目前处于二审阶段,其一审被判无期徒刑。陶礼明的儿子在其朋友圈留言:“他再也没有痛苦,用生命最终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清白。作为他的儿子,我为他受到的痛苦感到难过,同时也为他的坚强感到骄傲。”(6月13日澎湃新闻) 父亲去世,子女伤悲,符合孝道,局外人原本无从置喙。然而,陶礼明是曾震惊全国的“挖空3.4亿国债炒股理财”贪腐大案的主角,他在看守所不幸离世之后,儿子在微信圈公然为他所谓的“清白”背书,为他所谓的“坚强”感到“骄傲”,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贪腐就那么光荣?亲亲相隐就可以颠倒黑白、无视道德底线? 陶礼明真的无罪和清白吗?落马之前,他曾被金融界公认是“有能力的银行家”。然而就是他,炮制了我国金融史上罕见的恶意超发国债牟利事件。据检方指控,2000年至2004年,陶与两名同事、下属合谋,先后8次超发凭证式国债超过4.2亿元,其中3.4亿元被陆续转出为私人牟利。陶礼明团伙得到好处费、回扣、提成7864万元,其本人分得230万元。另据媒体报道,在2009年到2010年,陶明礼执掌的邮储银行为湖南高速建设项目违规发放贷款,其弟作为贷款掮客,向湖南高速索贿1000多万元。 一审被判无期,受贿及挪用公款证据确凿,陶礼明在庭审中亦供认不讳,上诉的焦点仅在于对涉嫌共同受贿犯罪的罪名、对涉嫌个人受贿犯罪的贿款数额认定存在分歧———其子津津乐道的“尊严”“清白”“坚强”究竟为何物?公然为有这样的贪官爸爸感到“骄傲”,无疑是在向反腐机关示威、向公序良俗发出挑战,是在肆意挑战公众情感认知和社会的道德底线。 反腐旨在重塑风清气正的权力生态、政治生态,也在重构知廉知耻、知荣知辱的道德生态。让腐败分子身败名裂、倾家荡产、遗臭万年,不应只是一句软弱无力的空话,必须转化为铿锵有力的现实。哲人有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贪官之子为父叫屈、替父感到“光荣”“自豪”———这种美丑不分、善恶颠倒的问题,暴露出一些人法纪规则感错乱、道德廉耻感错位的“时代声音”。对此,我们怎能不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