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敬民调解室”的调撤率达到100% |
 |
本版摄影 周建平 |
记者 董小军 通讯员 葛凌滢 【编者按】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的一个窗口,近年来,海曙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把立案登记、导诉分流、法律服务、综合服务、诉调对接、信访接待、执行信息等几乎所有涉及审判、执行、信访的环节都集中在这个窗口,精准、有效地解决了许多看起来不大,但对当事人和法官来说却非常具体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受到了诉讼当事人和省高院、市人大常委会等有关方面的高度肯定。 诉讼材料收转窗口: 高效率的传递站 浙江金众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金涛经常到海曙法院参与诉讼。之前,他如果要向法官递交证据等材料,首先得确定法官是否在办公室,如果法官正好在开庭、开会或者出差,就得另约时间。对于这样的工作程序,他虽然和许多律师一样感觉不太方便,但已经习惯了,从未想过会有变化。然而,自去年底诉讼材料收转窗口设立后,这种状况完全改变了。现在,他只要打电话告诉法官一声,然后把材料放在窗口就可以走人。 对于这个窗口的功能,不仅律师和当事人给予好评,法官们也同样肯定。一位法官说,比如接收当事人和律师提交的材料,对方不断来约,我们实际上也感觉受打扰,双方都感到不方便。 说到诉讼材料收转窗口的设立,不得不提到一封群众来信。去年下半年,海曙法院院长吴军良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其到法院找法官拿一份原始材料,足足等了一上午。他立即核实情况,没想到听到了法官的一番抱怨:那天上午开庭开到12时多,庭审结束后听说当事人来找,他连法袍都没来得及换就赶着将材料送给对方,但仍然不能避免被投诉。 设立诉讼材料收转窗口的想法由此产生。 现在,诉讼材料收转窗口越来越忙碌,接待的当事人越来越多。很多律师已习惯于这种新的工作方法:通过电话与法官联系,然后把诉讼所需的各种材料放在窗口。而法官也会把相应的材料放在这里,当事人可以随时过来领取。据统计,半年来,诉讼当事人和法官通过这个窗口互相交换的材料超过1000份。有法官感叹道,这1000多份都是一次性顺利交接的,无形之中不知节约了多少时间,提供了多少方便。 执行办事大厅: 打通执行工作的“最后一米” “在路上”,这是法院执行法官的一种经常性工作状态。但不是每个执行案件的当事人都了解这一点,于是,当他们因多次来电、来人都联系不上承办法官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疑虑:“他们每天在干什么?为何总是找不到人?”在沟通不畅的状况下,一旦案件的执行结果与他们的预期不一致,就极易诱发矛盾,甚至引发信访。 诉讼服务中心能否为解决这个问题出把力?经过一番调查,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一个执行办事大厅,分设有三个窗口,分别承担执行接待、执行询问和执行法官案件办理功能。大厅内安装了摄像监控系统,全方位记录大厅内各项工作。大厅还安装了一键报警系统,与法警大队联通,方便处理执行突发事件。 执行接待主要是负责处理案件的来访登记、查询、材料收转、释疑解惑、人员分流等事宜,有访必接、有事必理。由于有了沟通的渠道,当事人对法院的各种误解明显减少。 执行办事大厅里有个铁皮柜,里面放着“当事人接待登记表”、“当事人来电登记表”、“材料转交登记表”,如果当事人来访、来电而执行法官正好不在,接待人员会把情况登记在这些表格上,注明当事人的联系方式、要求转交的材料等,再通知执行法官。执行法官接到通知后,必须在2-5个工作日内联系并回复当事人。执行办事大厅建立后,海曙法院涉及执行的信访数量大幅下降。 执行办事大厅窗口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执行案件立案后,窗口的值班干警会即时通过连接到大厅的“点对点”协助执行查控系统,集中批量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信息,并将数据及时反馈给执行实施科。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等情况,马上联合执行实施科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对于因查找不到财产而暂时终结执行程序的案件,窗口干警会不定期通过信息网络,查询当事人财产,一旦发现线索,主动告知申请人恢复执行。到目前为止,这个窗口一共查出了2000余条财产线索,促成了221起陈年积案的有效执结。 执行办事大厅也是执行法官会见当事人、进行权利义务告知、制作调查笔录的场所。执行局负责人表示,在这里办事,特别是接待当事人,既是对执行干警执法行为的监督,更可以避免产生一些可能的误会,是对干警的一种保护。 据统计,执行大厅成立两年来,平均每天接待当事人25人,至今已对500多起案件的当事人做了释法宣传,共收转材料1000多件,联系法官近2万次,案件查询超过5万次,不但方便了执行当事人,也大大提高了执行质效,推动了“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敬民调解室:“专家搭脉”解纷止争 海曙法院有一个响当当的法官———钟珍明,他是省、市法院系统十佳调解能手,曾荣获过个人二等功,去年又获得“2012—2014年度海曙区劳动模范”称号。 为了发挥钟珍明法官的作用,海曙法院专门设立了一个“敬民调解室”。诉讼服务中心成立后,调解室又搬入其中,成为法院的一个特殊窗口。 去年,80多岁的张老先生来告状,被告竟然是女儿,张老先生要求分割已亡故老伴留下的财产。法院立案庭把案子转给了钟珍明处理。他立即进行调查,发现老先生的女儿目前正身患重病,父女矛盾主要是因为误会引起。于是他耐心地做起了父女双方的调解工作。老先生年高耳背,听不清别人讲话,于是,钟珍明和老先生在调解室进行“文字交谈”,用掉了十几张纸和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使老先生的态度有了改变,不但同意撤诉,而且原本不相往来的父女终于见了面。 “敬民调解室”不仅是法院的一张名片,也是拦截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转交到调解室的诉讼案,不仅有张老先生与女儿这样的家庭矛盾,有当事人情绪激烈的离婚、继承等常见民事案件,也包括涉及人身损害赔偿、民间借贷等法律关系复杂、证据纠结难辨的各种纠纷。据统计,2015年,钟珍明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80件,调撤率100%。 今年5月,海曙法院民二庭、民三庭的两位青年法官成为钟珍明新收的两个徒弟,他要把自己20多年来积累的调解经验传授给后辈。他说,做调解工作不仅要有丰富、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以理服人,用法指路。 相关链接 2015年,海曙法院阳光司法信息互动平台共向4725件民商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问询调查,其中对案件满意度做出评价的共2080条,满意为2017条,满意率达到97%。 相关服务措施:服务中心导诉台每天有年轻干警值班;20类常见案由立案所需材料的小册子简洁明了,当事人一看便知;提供预约立案、午间立案、邮寄立案等服务;为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残障人士开通绿色通道;设立书写区,提供各类法律文书格式模板;综合服务区有免费的茶水、雨具、老花镜出借;法律援助中心法院工作站每个工作日上午都有律师轮流值班,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