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生春天的气

———与刘心武先生聊天

  刘心武的绘画作品
  刘心武在慈溪
  刘心武题词

  孙群豪      

  6月3日,刘心武先生是以获奖者的身份到慈溪参加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颁奖活动的,前三届莫言、贾平凹、刘震云、苏童、严歌苓、迟子建、韩少功、格非、方方等都到慈溪领过这个奖。慈溪是个颁奖地,就像诺贝尔奖的颁奖地点设瑞典一样,诺奖范围是全世界的;《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是属于全国性的,颁奖地就设在慈溪。慈溪市政府与《人民文学》全力合作,意在推动和支持文艺事业,同时也是提升慈溪在外的知名度。

  我去宁波机场接刘心武先生,缘于很多年以前结下的缘分,15年前我也是在宁波机场,迎接刘心武先生的到来。这次刘心武在慈溪的几天时间里,除了参加主题活动———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颁奖典礼和“刘心武主题演讲会”,我有幸陪他参观、喝茶、聊天、会友等。

  “我支持吴冠中的艺术观”

  《美术报》首席记者蔡树农兄,听说刘心武先生要来慈溪,原本打算赶过来采访。结果临了给我来个微信说,他人还在外地参加活动,一时赶不回来,要我代为采访。我把这事告诉刘心武先生。“我们不谈文学,就聊美术吧!我主要绘水彩画,写作之余的爱好,年轻时就喜欢美术,但不够专业啊!”他非常谦虚又温和地对我说。

  我知道刘心武对绘画的眼界很高,他的水彩画很精美,很有味道。以前我目睹他绘画和题跋,为《吴耕民纪念馆》作“周巷蜜梨月也馋”图,也给我画过一幅“杨柳图”,我很是喜欢。画的风格似弘一法师、丰子恺那一路的,简洁、明快、清雅。“我站在吴冠中这一边,支持吴冠中的艺术观,‘笔墨等于零’的观点。不反对其他人喜欢传统艺术,但更敬重创新。其实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是在陈旧传统过于讲究、没有创新意识、很压抑的背景下发出的声音。我与吴冠中以前有过很多的交往,我喜欢他的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也赞同他的艺术观点。”

  在聊谈当中,除了吴冠中,刘心武对当今绘画大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如数家珍,如吴昌硕、任伯年、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以及海派人物画家程十发、刘旦宅、贺友直、戴敦邦等,对我乡贤大画家陈之佛更是推崇有加。他介绍自己“以水彩画创作为主,当然也画别的画种。每年也作些画,就是绘画的产量不高。”我在他的文学作品集上看到的插图大多是他自己画的,尤其在《刘心武文萃》丛书26卷本中,可以领略他历年的画作。他曾于2009年在《上海文学》杂志开辟《十二幅画》专栏,每期发表一篇写人物命运的大散文,并配发他的创作画,可谓图文并茂。作家的画与专业画家不一样,刘先生总是说,“我不是科班的,绘画像写作一样有感而发。让搞专业的画家见笑了!”其实作家的画很有味道,配上文字点缀,使画作更文学化,回味无穷。

  刘心武特喜欢弘一大师的书画,我提及弘一大师多次到慈溪五磊寺、金仙寺和伏龙寺,三次驻锡伏龙禅寺,并在伏龙山上写佛经,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这引起了刘先生的兴趣,之后便有了他的伏龙寺之行。

  “这就是巴洛克建筑风格”

  在陪刘心武先生去伏龙禅寺的途中,聊到《红楼梦》《金瓶梅》等经典作品,我说我很喜欢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刘心武与杨宪益先生很熟悉,杨先生的夫人戴乃迭是位地道的英国人。刘心武提到,杨先生说过他不是太喜欢翻译《红楼梦》,翻译英文版《红楼梦》是上面布置的任务,却钟情于翻译英文版的全本《儒林外史》。刘先生又说,其实《金瓶梅》介绍到海外要早于《红楼梦》,影响也大于《红楼梦》。说到《红楼梦》的英文版,我说英文版的插图是上海画家戴敦邦先生创作的,我多次拜访过戴先生,还聘请他做了我们《浙东》文艺季刊的顾问。刘先生赞同说,戴敦邦先生是了不起的人物画大家,与他曾经合作出版过《刘心武评点〈金瓶梅〉》,戴敦邦画《金瓶梅》,但两人至今还没见过面。

  陪刘先生先去了伏龙山下的虞洽卿旧宅,那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虞宅的老房子是刘心武先生感兴趣的,再说虞洽卿是民国史上绕不过的一个重要人物。大约20年前,刘心武撰写过《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建筑界产生一定影响,后又在北京电视台主讲过《刘心武谈建筑》系列节目。刘心武先生对民国二三十年建造的虞宅赞叹不已,一踏入虞氏旧宅,就说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太精致了!”

  在浙东农村出现这样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群,简直是个奇迹,而它的周边当时还是农村的房子和农田。巴洛克建筑是17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装饰和雕刻色彩感非常强烈。“你看它的窗门、窗花、地板、壁炉还有天花板……”刘心武不断地叫他的助手焦金木赶紧拍照。

  周汝昌点赞“种桃培杏满园开”

  “我是周汝昌的弟子,也可以说是他的忘年交。周先生前几年刚离世,享年95岁,高寿啊!”刘心武如是介绍自己的另一层身份。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周汝昌一直力挺刘心武,曾作诗为他点赞:“新红鲜绿倩谁栽,一望荒原事可哀。可喜春风吹又到,种桃培杏满园开。” 在周氏红学论渐渐淡出之时,刘心武的出现打破了红学界的学术垄断,扩大了红学研究的范畴,对红学的普及化、大众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讲座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既有“骨灰级粉丝”,也有人表示不喜欢,甚至是反对、憎恨。在争议声中,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系列讲座累计播出61集。

  而更富戏剧性的是,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签名赠书新闻发布会上,突然出现了不少爱好红学的女大学生,她们身上贴着电光纸帖———刘心武老师!您的“骨灰级粉丝”。看到“骨灰”二字,刘心武开始有点紧张,似乎被“吓”着了。“这是年轻人的网络流行语言吧,呵呵”,随即反应过来。

  我后来专门问刘先生,“除了鲜花掌声,面对质疑、反对他的红学观点,如何处置呢?”他笑呵呵地说:“包容、宽容。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才正常。”他说,早在20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位苏联戏剧家叫梅耶荷德,他重新定义了艺术家成功的标准: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出来了,如果所有的人说好,表明这个作品彻底失败了;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不好,那也是失败了,但是还算有特点;如果反响强烈,一部分人喜欢得要命,另一部分人恨得要命,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这后来被世人称为“梅耶荷德定律”。

  此时我从包里拿出一张白纸,刘心武在上面题写了七个字:“不要生春天的气”。

  “是刘心武先生?你不会骗我吧”

  在颁奖典礼之前,刘心武先生参拜伏龙禅寺,传道法师悉心安排、热情接待,说是刘老师的“粉丝”。是啊,陪刘心武先生一路参观,都会碰到他的“粉丝”,突然被要求签名和合影留念的事常发生。

  去余姚王阳明故居前,刘先生再三关照,“不要惊动那里的领导,我们就悄悄地去拜会‘心学宗师’王阳明。”不联系,我很是担心怠慢刘先生,联系了又怕违背了他的“关照”,“联系”还是“不联系”,很是纠结啊!

  午饭后我还是偷偷地给余姚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周斌兄发了个微信,周斌兄乃宣传部副部长,私底下布置了任务,还准备了讲解员。等我们抵达王阳明故居大门口,讲解员小姜早已等在那里。她领我们先到贵宾室观看电视片《王阳明》,通过视频了解“真三不朽”的王阳明生平事迹,体悟王阳明慷慨悲壮的生命历程。小姜讲得很认真,刘先生听得也很仔细,总是会提些问题,有时会让小姜答不出来。可能她会暗暗思量,这老先生的问题可真多啊。

  结束参观时,小姜要我填写一个单子,并签上来访者名字。当我写上“刘心武”三个字时,小姜突然说:“哇!那是刘心武先生?你不会骗我吧!”我说,“哪会骗你。”她急忙放下手中话筒对我说:“帮我与刘心武先生拍个照行吗?”这时刘心武先生已走到门外面了。

  我就在王阳明故居大门口为小姜与刘心武拍照留念。很快在小姜的微信朋友圈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在雾霾重重的日子里,有了些许阳光———见到刘心武老师,请允许我炫耀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