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四明周刊·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意满蜜岩

  桂馥堂附近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子,石基砖墙,古朴依旧

  仇赤斌 文/摄        

  

  狮象护村口,道家风水玄。

  春风拂章溪,绿意满蜜岩。

  贝母植田中,古杏矗屋边。

  应氏多俊杰,忠孝传家远。

  蜜岩村位于鄞州区章水镇以西2公里,村民主要姓应。村庄建设符合道家传统:章溪在东,为“左青龙”;锦鸡山在西,为“右白虎”;村前有又深又宽的蜜岩潭,乃“朱雀”;后有龙山和望海尖,是“玄武”。村口还有“狮子山”(即蜜岩山)和“白象山”把守。据说从蜜岩山顶往北望去,正方位穿过蜜岩村中轴线,对应着北斗星。建村的应家先人,很有智慧。

  我是从村子的东北侧进村的。跨过一座桥,脚下是清澈的溪水,右边是巍峨的皎口水库的大坝。村里的建筑集中在四周,中间是田地,有点与众不同。地里种的是贝母,我去的时候正值开花时节,玉白色的贝母花低垂着头,像是羞涩的村姑,这里是浙贝的主产区。田地的中间矗立着很多高大的银杏树,有的就在老宅子的旁边。后来听村里老人说,这些银杏树比村里老建筑的年龄还要长,至少有几百年了。原来有100多棵,建设皎口水库时砍伐了一些,如今还有三四十棵,都是古树名木。

  老建筑集中在村子的西北侧。我沿着村道往南走,看到很多老人坐在长石条上晒太阳、聊家常。这条路的路面是水泥的,但两侧的房子多是老的,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还保留着古村原有的风貌。我探访了很多老建筑,有一座门楼上写着“圣贤治国,忠义传家”,我想这应该是应氏的族训。村内有很多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在用材、结构、雕刻、布局等方面很有特点,反映了当地百姓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情趣。

  在一个祠堂门口,我看到“桂馥堂”的牌子,门面已辟为理发店和储蓄所,因为是周末,没有开门,很是冷清。有个老人路过,我询问情况,老人很热心,带我走到北边的侧门。门没锁,推开,里面有点破败,但仿佛吹开了历史的风尘,触摸到了一些脉络。这是应家祠堂,保存还算完好。

  老人叫应国祯,今年75岁,上过几年学,跟我讲了很多应家先人的故事。应家家谱是按照“钦安时美,圣忠义成”八个字来按辈排名,他在家谱里的名字是应圣祥。他的伯父应梅圃(也名美布)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毕业于上海的“南洋公学”,毕业后在宁波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教过书,后去日本留学,和鲁迅先生有旧,在国民政府里任过职。清末和民国时期,村中名人辈出,其中应启霖是钟表老字号“亨得利”的创始人,辉煌时在全国各地开有64家分号。

  在这座祠堂里,村人应维青于光绪年间创办过愈愚国民学校,是新式学堂。而在祠堂南侧,旅沪的村人应文生与其儿子应桂馨,花费5万银圆,创办了崇义学堂,后来这里成了最初的蜜岩小学。应桂馨的次子应祖禄,将学堂朝南9间洋房赠予蜜岩小学,扩大了学校的面积,后学校改名为蜜岩乡中心小学。就是如今西侧中间的这二层小楼,成了区级文保点。这里还先后办过五七干校、速成识字班(扫盲班),也当过鄞县二中的分部,四明职高也在这里办过学。

  柱子用的青砖保存完好,上面刻有“洽兴”字样。在院内还看到一块碑,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当时鄞县县长陈宝麟所立,碑上的字已经有点模糊不清了。如今这里成了村老年协会的场所,两位老人给我介绍情况,他俩都已80多岁了,就在这里上的学。其中一位老人指着中西合璧的门楼说,以前上面有蜂巢和鱼的浮雕。这是有典故的,蜜岩村流传着一句话:“上有千斤蜜,下有万斤鱼”,说的是万安古桥附近的岩石上有很多野蜂巢,蜂蜜很多,这是蜜岩村名的由来。蜂蜜多时会顺着岩缝往下流,滴到山脚的清潭中、礁石上。潭中有一种罕见的蜜光鱼,会跃出水面,跳到礁石上吞食蜂蜜,阳光下,鱼鳞闪闪发光。

  稍年长些的老人叫应忠星,今年88岁,陪我看了很多古建筑。其父圣字辈,叫圣耿,祖父名为美亿,曾祖称云衢先生,是个富商。曾祖的坟墓已毁,但老人把坟碑保留了下来,就放在崇义学堂的院子里。他家祖上原很富裕,到了祖父那代,因为吸食鸦片,家境败落了。祖上有三个儿子,分别造了三座宅子,大房是“安贞吉”,“安贞吉”三字源于《易经》,意为平安、坚固、吉祥。这个宅子的门楼保存完好,门头上的三个字还清晰可辨。二房就是应忠星这一支,门头上原有“待诏新”三字,早先有三进房子,可惜部分毁于火灾中。三房的建筑也保存得不错,门头上写有“望三益”,“三益”一词出自《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三座大宅既各自独立,又通过走廊和院门连在一起,可以相互照应。

  探访一个古村,走入一段历史,感受温情,可慰乡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