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医生遇冷
亟待系统“推销”

  冯海宁

  

  早在2014年3月,广州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并提出到2016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覆盖率要达到70%。但目前,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多个社区签约率不到10%(7月4日《信息时报》)。

  上月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在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要在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从广州过去几年的签约率来看,这一目标能否如期完成令人担忧。

  家庭医生服务是个好东西,不仅能为居民提供及时、连续、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也能缓解大医院看病难。在美国等国家,绝大多数个人和家庭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但2010年左右在国内推行以来,多个城市家庭医生服务遇冷,不仅签约率低,而且签约后一些居民还是愿意上大医院。笔者以为,要想提高签约率或覆盖率,需要一系列“组合拳”来“推销”。

  需要系统推广。事实上,很多人至今不了解家庭医生是怎么回事,还有人以为家庭医生是有钱人的“专利”,如果很多居民不了解家庭医生,就谈不上与家庭医生签约。因此,应系统推广家庭医生服务。

  政府、媒体无疑是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社区医疗机构、基层医生应该积极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比如,通过举办义诊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家庭医生。或许是因为基层医院、基层医生缺少推广意识,或者不愿意放低姿态,笔者从未在社区发现“推销”这种服务,这自然影响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度。

  需要打消居民顾虑。任何一种服务要想让居民自觉购买,至少要打消居民两种顾虑:服务价格与服务质量,家庭医生服务也不例外,既要有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减轻居民经济负担,也要有可靠的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居民健康问题。《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服务费用,但居民负担多少算合理还需要科学论证,经济负担轻,居民才会接受。

  需要系统塑造家庭医生服务口碑。家庭医生服务好不好,购买及接受过这种服务的居民才真正有发言权。因此,要以完善、周到、可靠的服务去塑造家庭医生服务口碑,当部分居民真正体验到这种医疗服务好,自然“一传十,十传百”,更多居民就会自觉去了解和购买这种服务。

  当然,相关制度建设是打消居民顾虑、塑造口碑的关键。目前,家庭医生服务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仍停留在“意见”“方案”层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比如,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基层医院和基层医生积极性,应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担和医疗质量保障制度等。

  要让居民了解、接受家庭医生服务,需要各级政府更多积极作为。既包括通过组织义诊等活动、购买媒体服务来宣传这种服务,还需要把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等指标与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政绩考核挂钩,等等。总之,家庭医生遇冷亟待社会更多作为予以破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