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云松 摄) |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本报记者 孙吉晶 繁华山村走向落寞 宁海梅林街道仇家村,坐落在国画大师潘天寿所用笔名“雷婆头峰”下,两支溪流相拥而过,在村头合抱流入杨梅岭水库,形成“两水抱居幽,一山送花香”的美景。 从宋代建村至今,仇家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族谱记载,仇家始祖为南宋抗金名将仇悆,与岳飞齐名,官拜宝文阁大学士。其孙仇渊,宋绍兴30年时任宁海县丞,择地在此盖房定居,以姓氏为村名,仇家子孙自此落根繁衍生息。 仇家村地理位置优越,村边一处有宁海名岭之称的“相见岭”,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上通台温、下达宁绍之交通要道,岭上有寺庙、路廊、亭台等,与村庄遥相呼应,甚为壮观。因道间南来北往的客商不绝,当地村民在村头修建了许多客栈、饭店,专门接待往来客人,曾有“万店坑”之称,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村内几百户人家,大户就有几十户,当时村内的仇家、谢家、王家等五六个道地,每个道地住着十几户人家。这些道地都精心打造,其间卵石相错,马头墙林立,四周的梁柱斗拱上都雕着形体各异的人物、花鸟,门楼上浮雕石刻,飞檐翘角,无不体现江南地区富户人家极尽奢华的建筑工艺。 这里也是有名的制陶村,当时村内大型窑厂就有3个,专门生产民间日常使用的缸甏,许多村民都把制作的缸甏贩卖到各地谋利,还有工匠出外经营窑厂,成为村里又一大经济来源。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昔日交通枢纽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相见岭也渺无人迹,万店坑已成荒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更无法给村民带来富足生活,许多能人外迁镇里和城关,青壮劳力也都外出谋生,原先繁华的道地,渐渐人去楼空。余下老弱病残守着昔日的辉煌。 引资入村,重现生机 “村里环境这么好,却发展不起来?”年近八旬的村民仇根道说,全村老百姓都盼望有人能站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干。 “可在当时,仇家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村庄建设靠上级资金补助。村内没人敢挑重担,外出能人也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从仇家村走出去的梅林街道副主任仇昌兴对村庄的发展深有感触。 宁海“全域景区”建设给正好处于梅温精品线重要节点上的仇家村带来了契机。街道党工委为村庄拟定了发展方向,同时选派干部驻村,熟悉情况的仇昌兴成为最佳人选。 10年前,在外创业的村民谢再发曾有意回家乡投资,但因各方面条件不成熟而搁浅。去年年底,仇昌兴找到谢再发,请他为村庄建设出一份力。最终,街道和村民的诚意打动了谢再发。 “既然决定做了,就不能图短期利益。”经过几十次的考察和协调,谢再发表示,“不与农户争利益,而要让他们得到真正实惠。” 分布在溪边和村道两旁的上千棵银杏树,是仇家村的一道独特景观。今年3月,依托当地资源特色的“杏乡小镇”方案正式实施,这也是梅林街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级开发建设的首个项目。 在街道的促成下,谢再发与120余户农户签订协议,租赁100余亩土地用于开发水上乐园、自助健康蔬食餐厅、生态园林式酒店等。1万平方米的水上乐园采用移动气垫设施,安置在田地上不会破坏土地资源,经营季节过后还能拆卸保存,土地可另作他用,产生最大的利用价值。 短短3个月间,仇家村的变化令人刮目。沉寂多年的小山村重现生机。水上乐园投入试运营以来,随着大量游客涌进村子,村头的小卖部开张了,摆摊的村民多了。村民仇文金说,“民间资本的注入,让村民们看到了发展的前景。” 仇昌兴介绍,下一步,以“乐活乡居”为主题,仇家村将充分利用当地山田资源,融合田园景观,推出鸟笼民宿、竹林瑜伽等特色项目,同时推出稻草艺术节、灯节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在“乡趣”中感受“乡情”,在“乡闲”中记住“乡愁”。 一张田园式蓝图已在“杏乡小镇”徐徐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