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辉煌 (新华社发 蒋跃新 绘) |
颜晓峰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走什么道路实现民族复兴,是贯穿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历史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崭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根本上说,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从各个层面、在各个领域对中国道路的丰富拓展。 一、清醒认识中国发展新形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八大确定的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道路遵循和目标指向。中国发展没有止境,中国道路也就不会固化,而是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随着认识规律的深化,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我国处于民族复兴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期。政治上能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避免大国冲突和对抗,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大国外交;经济上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需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既具有充分条件、前景看好,又面临诸多矛盾、各种风险。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补齐短板任务艰巨。 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形成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潮流,世界性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形成了创新驱动主导的发展转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底盘,提供了走新发展道路的条件。 必须看到,我们进入了诸多矛盾风险隐患高发期。诸多矛盾叠加,历史的和新生的,国际的和国内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党内的和党外的,形成矛盾集合体。风险隐患增多,积累的和突发的,外因的和内因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可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可控制和难以控制的,呈现中国式风险。 坚定前行,我们绕不开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攻坚期。中国的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退缩还是破冰,绕道还是闯关,是对我们党的新考验。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在党,我们党毅然决然跨入政治生态党风党规重塑期。一个成立95年的政党,有着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连续67年长期执政的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经受考验、抵制诱惑,反腐倡廉、转变作风,防止“霸王别姬”,不被历史淘汰,全面从严治党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二、准确把握治国理政新要求 中国道路植根于中国实践,新形势提出治国理政新要求,这些新实践要求则转化为对中国道路的新探索新发展。 要求中高速发展与中高端水平相匹配,创新经济发展道路。增长速度降下来,发展水平提上去,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转变。协调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既是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市场压缩的自动反馈,是对经济失衡、产能过剩、消费乏力的正常反应,也是主动纠正高速增长带来的高代价等不可持续问题的自觉控制。中高速与中高端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中高速为中高端提供了空间、时间和潜力,中高端为中高速提供了条件、质量和效益。只有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为转方式、调结构留下空间,为迈向中高端水平创造好的条件;只有迈向中高端水平,才能既扩大需求、又创造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组成中高速与中高端的协奏交响。 要求强化改革动力与保持社会稳定相协调,创新社会运行机制。全面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必将引起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重大变革,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震荡。社会稳步发展又需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这就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动态和稳态之间保持恰当的均衡。改革以发展为目的,以稳定为前提。如果处理把握不当,某些改革的代价会大于发展的收益,某些改革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或者当下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需要遏制了改革的推进。这就要求推进改革的时机把握适当,条件不成熟很可能夭折或者留下后遗症,坐失良机就会延误改革的进程;推进改革的节奏把握合理,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可能只能是欲速而不达,总是拖延迟滞就会把差距拉得更大;推进改革的措施把握适度,超过社会的承受力会事与愿违,不能达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期望就很难形成改革的群众基础。 要求破除沉疴积弊与重塑政治生态相结合,创新社会规则体系。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锲而不舍把这项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特别是要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要求纠风反腐提振党心与保障民生凝聚民心相一致,创新党的群众路线。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坚定不移惩治腐败,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深得党心民心,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同时,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权威与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相统一,创新执政党领导方式。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在实现宏伟目标道路上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制度、文化、权利等方面激活蕴藏于社会各种资源、各类组织、各个主体的创造能量,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之源、腾飞之基、长久之道。 要求大国治理与大国外交相配合,创新治国理政方略。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全球治理的趋势更加突出,国际事务的合作更加重要。中国正在加快走向世界舞台中心,需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发展内外联动效应,为实现中国发展目标营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关系。这就要在世界变革的大棋局中精准确定中国的定位和走势,以中国发展的大战略运筹国际关系影响世界变化,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治大国与交天下相容互济。 要求实现奋斗目标与着力防控风险相统筹,创新现代风险治理道路。社会运行速度越快,失衡的风险越大;社会联系程度越紧,风险的震荡越大;社会复杂性质越强,风险的诱因越多。现代化的进程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风险共生。这就要求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从根本上遏制各种风险隐患,用维护总体国家安全来保证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三、深入推进中国道路新拓展 新形势赋予中国道路新内涵,新要求增添中国道路新价值。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在延伸、在拓展,仍然属于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为总目标,中国道路的目标指向进一步明确。指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创未来的意志力量,是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的前进导向。总目标由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构成。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总目标展开。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总遵循,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展开。新形势下实现民族复兴,根本问题仍然是走什么道路问题。在道路问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自信,高举旗帜不动摇。形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理念、核心思想、总体战略,所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丰富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以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总原则,中国道路的价值底蕴进一步强化。人民当家作主,决定了党领导治国理政的本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确保不失其根、不忘其本。治国理政的各项成效,都要立足于保障人民利益增长,着眼于满足人民愿望要求,得到人民的高度认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方略,中国道路的实践纲领进一步深化。“四个全面”推动新的伟大斗争,确立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指导战略。“四个全面”构建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总方略,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四个全面”拓展道路、丰富理论、完善制度,确立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前进方向。“四个全面”统筹兼顾、综合决策、驾驭全局,确立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科学方法。 以新发展理念为总要求,中国道路的发展准则进一步提升。依靠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要的是重质量讲效益的发展;依靠协调发展,解决发展矛盾,要的是整体性平衡性的发展;依靠绿色发展,保证发展永续,要的是低碳化环境美的发展;依靠开放发展,拓展发展格局,要的是互利型合作式的发展;依靠共享发展,维护发展公正,要的是能获得都受益的发展。 以五位一体为总布局,中国道路的具体领域进一步完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军中,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总布局系统化、纵深化、科学化、实践化,成为统分结合、相互协同、密切耦合、操作性强的部署方案,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以国防安全、国家安全、国际安全为总安全,中国道路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十八大后,我国国家安全呈现拓展深化的新需求,安全态势呼唤掌控全局的新观念,国家治理构建安全中国的新常态。保障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安全需求,把握更加丰富宽广复杂的国家安全特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确保民族复兴的国家安全总战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准则,确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促进发展大局的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国家安全总构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的国家安全治理,统筹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面治国理政的国家安全总指针。构建捍卫总体国家安全利益的国家安全力量,依靠富国强兵保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军事安全态势,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推动强军实践的国家安全总要求。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