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牵好改革“牛鼻子”

——— 宁波加快补齐改革落地短板打造发展环境升级版

  本报记者 俞永均 通讯员 邵慧伦

  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花落甬城,宁波高新区获批国家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宁波政府服务渗透率排名全国第五……

  年初以来,我市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全方位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不少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但是,目前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敢不敢继续啃硬骨头,直接关系到改革成败。“宁波过去发展得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优势和市场化先发优势。但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些引以为豪的优势,现在则可能变成了短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一军说,这块制度供给的短板不补齐,体制机制优势难以巩固。

  3月初,2016年度全市重点改革项目清单正式发布,共涉及30项。这30项改革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攻坚突破发展瓶颈。宁波在探索运用PPP模式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效,去年以来签约PPP项目42个,引入社会资本456亿元,其中10多个项目被列入全国示范或试点。农业供给侧改革“宁波实践”受媒体关注,以余姚榨菜为例,年产值超过17亿元,带动生产加工农户6万余户,并附带开发出萝卜、酸菜、刀豆、海带、竹笋等30多种菜品。

  改革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我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来,厦门人寿等兄弟单位纷纷前来取经。”中国人寿宁波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将以先行先试为契机,把试点做成“拳头产品”“特色产品”。中国(宁波)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后,我市抓紧出台了56项跨境电商创新清单,将打造跨境电商综合信息平台、园区平台、物流平台等线上线下三大平台。

  优环境、简流程、放权限、破藩篱、拆路障……宁波把政府自身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头戏,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3年代办项目300余个,审批代办经理人化解千余个难题;江东推出“工位号注册”,一张办公桌可注册一家小微企业;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向县(市)区全部下放市级行政审批权及相应的监督管理权。

  改革底色更加温暖。年初,市政府对外发布35条降本减负政策,涵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预计2016年可为企业减负近200亿元,其中新增减负近50亿元。宁波水系发达,但易受洪、涝、潮三重威胁,建设海绵城市尤为迫切。今年4月,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将连续3年每年安排4亿元支持宁波。

  为确保改革蹄疾而步稳,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近年来,先后成立改革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公室,建立重点改革项目督察机制。另一方面,主动汇聚民智,追求改革最大公约数。据悉,七八月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改革满意度调查,目的是补齐改革落地短板,找准问题、有的放矢。

  最近,中山大学联合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发布了“互联网+政务”报告。在全国300多个支付宝应用城市中,宁波政府服务在城市生活中的渗透率位居第五。改革,让宁波发展环境更加令人满意。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前行。领市场风气之先、敢喝“头口水”的宁波,将尽快补齐改革落地短板,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声音

  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纳米”

  前段时间,宁波对照标杆梳理了六块短板,其中加快补齐改革落地短板排在最后,但是分量很重。为此,我们要全力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纳米”,把改革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把发展动力充分释放出来。

  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发挥抓纲带目的主导作用,继续用好考核指挥棒,以加大压力来激发动力,切实消除改革落地中的“堵点”“痛点”和“盲点”,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作用,在改革项目的确定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赢得企业和市民的支持。

  (市委改革办改革协调处处长  夏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