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上回廊为西洋港河增添魅力。(余建文 摄) |
|
临河田埂路改建为游步道。 (余建文 摄) |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周盛杰 夏日的蜃蛟古村安静祥和,村口流水潺潺,红灯高悬,大片的菊花和向日葵,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置身其间,犹如走进了一幅绝美的画卷。退休医生老许说,住在村里,就像生活在公园里,“交关惬意”。 地处宁波西郊的古林镇,“北工南农”的格局一目了然。南部拥有近2万亩良田的蜃蛟片及周边区域是鄞州最主要的传统耕作区,尤其以“西乡一根草(蔺草)”而出名。 “我们要打造一个‘水乡十里不同景,品味人在画中游’的都市‘后花园’”,镇党委书记吕红琴说,农村“三基”等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古林镇积极响应,合理谋划,狠抓落实,以清洁田园为抓手,补齐村容田貌短板,发挥农业观光优势,打造现代型都市农业综合区,拉动农民增收,让市民享受田园风光,提升城镇品位。 洁美田园托起 生态农业大平台 从5月起,在绿毯般的农田上,古林镇实施一项大动作:拆除破烂的农棚田舍,短短两个月,就拆掉了230余间。 副镇长周开说,之前农村环境整治时,已拆掉了一批。现在各村将区域内剩余的农棚田舍逐个登记造册,标明位置、功能和租期,并将结合推进“美丽田园、清洁田园”建设行动要求,再拆除一批、整改规范一批。 拆棚,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农田,还为下一步农田流转、规模化开发打好基础。蜃蛟片区一共有6个村,从区域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规划来看,西北部是传统的蔺草、稻米种植示范区,东南部为都市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区。目前,蜃蛟片区已经完成了1万余亩土地的集体流转。 在前虞村,有一块500亩的生态稻米基地。收完蔺草的农户,这几天正忙着插秧种晚稻。田埂边,每隔约10米就竖立一杆生态除虫灯。据了解,在这片基地,还通过引入异色瓢虫、丽蚜小蜂等4种益虫,“以虫治虫”来实现对大棚作物、果蔬的虫害防治。 目前,古林都市农业实现了从“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该镇的农业产业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郭夏果业合作社与国家农产品保鲜研究工程中心合作,开发出能感应水果原始温度的智能冷库,最大程度保持水果的口感;长禾食用菌精品园利用废弃树枝培育菌菇,每亩年产值高达10万元;全镇水果种植户普遍采用了甜瓜、草莓容器育苗技术,提高了水果品质。 亲水景观构建 休闲农业好风光 今年3月,古林镇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了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总体规划,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一带两区四中心八基地”,构筑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旅游休闲观光并驾齐驱的总体格局。 投资5000万元,经过数年整治的西洋港河水波泛起涟漪,沿河岸建起数公里长的休闲步道,并设有滨水广场、休闲廊亭、木栈道等,风光秀丽。如今一到傍晚,不仅是周边村民,还有好多邻镇的人来河边跑步、健身,呼吸田园的清香,享受慢生活,很是热闹。 “西洋港河亲水农业景观带”是古林镇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游览的主轴线,沿河从北到南而行,一路上不仅可以欣赏莲藕种植基地、稻田风光,还能到瓜果采摘基地、生态稻米基地与种植农业亲密接触,最后到天胜农牧精品园感受现代循环农业的魅力。今年春天,天胜农牧的“宁波首届春耕文化节”美名远播。如今,每到双休日,基地都要接待数辆大巴车的游客,不仅靠卖农耕文化赚到了钞票,还赚足了人气。 在蜃蛟村边,先前沿河的狭小田埂路新改成了2公里长、1.5米宽的漫步道,路边遍植花草,这里已经成为村民散步、健身的好去处。 周开介绍说,镇里计划投资600余万元,沿龙三村-茂新村-三星村-蜃蛟村-前虞村一线,打造一条13公里长的亲水漫步道,本月初已经动工,到年底竣工。届时,游客可以在岸上游步道漫步,也可以乘一叶小舟,沿着村庄缓缓而行,欣赏画廊般的水乡美景。 蜃蛟片区的村落里,至今保存着“缘水而建,聚族而居”的浙东典型平原水乡村落传统形制,清朝至民国年间的古宅、古桥、古宗祠等随处可见。其中,蜃蛟、前虞为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目前,8个基地中,翁姚葡萄精品园,天胜农牧、长禾食用菌基地、民俗文化园、蜃蛟庄园等已经建成,结合两个古村,通过水系游船、自行车骑行道以及路网轴线,将片区内各个基地和景点有机串联,为市民打造一个亲近自然、乐享农耕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赋予传统农村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