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虎归山”有利激发人才潜力

  范 昉

  

  7月13日,甬上多家媒体报道:浙江发布25条“人才新政”,包含若干重大突破: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在职创业”和到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另外,职称评审前置条件也有所变化,以后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权威人士称:人才新政的最大亮点就是“放虎归山”,激发人才的动力。

  笔者有幸长期在与人才密切相关的部门工作,退休前最后几年直接在市委人才办为人才服务,闻此新政,倍感欣然。

  人才是短缺的资源,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所以才有人才竞争。为拓展人才创新创业空间,我们一直在努力,既要增加人才总量,更要挖掘人才潜力,让人才一个顶两个用,把人才资本作为经济运行核心投入要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可以在职创业和到企业兼职”———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这个共识已提出和形成多年。记得改革开放初期,在宁波地区就流行“老二分田,老三数钱,老九上天”“无才缺财,有才生财,招才聚财,用才发财”这样的顺口溜,人才工作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又有了“星期日工程师”,当时企业特别需要他们,但引起争议。由于规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不得在企业兼职,不能在职创业,致使许多科技成果被闲置,造成人才与经济主战场脱节。大量高端人才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的科技人员为了成果转化,只好冒险下海。现在,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在外兼职,还能在职创业。与过去下海相比,现在下海不但有“船”,而且能够泊在单位,只管撒开创业网捕捞“大鱼”,保证不翻船。

  “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这对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解放。长期以来,对科研人员的衡量准则,竟然是数论文的多少,排列文章发表期刊的高下,再看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是否过关,这些硬性的“轭”套到人才的身上,很多人才不堪其重。不是说不要这些,这些指标也是有点斤两的东西,但它们只是人才水平的外在表现,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让人才成为这些东西的附庸。为人才去“轭”,让他们把才能用到创新创业上去,不懈地追求原创性、颠覆性、开拓性创新,不断地拓展创业的疆界。这样,他们的创新创业成果,就会像一条鱼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遨游。有的成果开始可能是条不大的鱼,但它会在市场机制中获得新的生命,假以时日,就是一条令人赞叹的大鱼。

  “按规定获得报酬”———好!就是要让人才名利双收。人才多得意味着多作了贡献,而且与他们的贡献相比,他们所得往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实,很多人才并不看重这些。“我不是明星,让我回到实验室去”,很多科研人员放弃行政领导职务,不愿把时间花在聚光灯下,反而把科研成果的奖励所得用于科研事业。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尽可能探索知识的无限疆界,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人才学中有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才贡献率。所谓人才贡献率,就是人才资本作为经济运行的核心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显而易见,人才生态越好,人才利用率越高;人才利用率越高,人才贡献率越大。笔者在广州空军文化部工作时,驻地毗邻动物园,深夜常闻虎啸。而虎受制于笼,其啸声绵弱无力,为此有感:“虎啸原本在森林,如今闻来野性泯。囚中尚存归意否?故且投诗问山君”。“放虎归山”,这才是良好的人才生态。有好的人才生态,人才的贡献率就高,需要的人才自然会源源不断地被吸引进来。老虎出柙,雄风依然,大有可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