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岚 通讯员顾梦婕)昨天上午,姚江边上两个内河取水站,奉化江边上两个内河出水口,以及海曙区区域内内河交汇处共32个丰水点,同步开展了水流流向、流速、水质等一系列监测。据悉,这是市城管局内河管理处与河海大学合作启动的海曙区水体调控野外原型监测。目前这两家单位正在全市开展城区内河水量水质优化调控课题研究项目。 记者来到其中的一个监测点海曙西的黄家河翻水站,只见小小一座泵站,一边连着宽阔的姚江,一边就是黄家河出口。水泵正不断地抽取姚江水,通过黄家河源源不断地给海曙区内众多内河带去“新鲜水源”。“本次主要采集测定断面水位、水质、水文等变化数据,并同步采集水样研究外围河道来水对海曙区河网水质水量带来的影响。”现场,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李一平教授说。 “姚江水质为三类,内河水网水质属劣五类,从姚江引进的优质水源不但能够提升河网水质,还能够增加河网水流量,让内河水‘活’起来。”内河管理处处长池飞说,像黄家河翻水站一样为海曙区内河补水的姚江取水站有三个,每天向姚江取水约10万立方米,相当于海曙区内河库容的三十分之一。“开展本次研究,目的就是希望改善城区河网的水环境现状,解决城区内河部分河流水体不流动,引水水体流向和流量不明等问题,从而逐步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据了解,专家们将根据所得参数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深入了解目前海曙区内河的水质现状,掌握海曙区河网及调水线路上各主要河道分流比、水量空间分布、水质现状以及通过调水带来的水质沿程变化情况,为今后拟定海曙区水质水量最优的调控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