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 蝉

  仇赤斌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历代咏蝉诗中,个人以为余姚乡贤、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这首最为知名。诗人认为蝉栖高饮露,乃高洁之物,并托物言志,表明自己的心志。

  但在吃货的眼里,蝉还是一道难得的美食。根据古籍,秦汉以前,古人就已经在食用知了。如今,不单是北方人,浙江的丽水、金华人都吃知了。

  每年六月末,蝉的幼虫结束蛰伏多年的地上生活,从洞中爬出,准备蜕皮羽化。这个时间一般在黄昏和夜晚。掌握规律的孩子,拿着高光手电筒,就到树林里四处去寻找蝉。羽化过程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蝉只能爬到不高的树干上,还不会飞,没有啥抵抗和逃跑的能力。如果有机会静观这羽化的过程,可以发现蝉的翅膀慢慢长出来,像是黑夜里绽放的昙花。经过一晚上,它的翅膀就变硬了,可以飞翔了。小孩子多是没有耐心观察的,趁着蝉最无助的时候,或是直接手抓,或是用棍子捅一下,就能轻松抓住知了。

  如果白天去捉知了,那就要考验技术了。判断一个洞里是否有知了,完全凭经验。快要出洞的知了洞口有一层新泥,仔细看,可以发现上面有个小口子,那是知了的出气孔。把那层泥挖开,往里面灌水,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用不了多久,知了受不了水淹,会慢慢爬出洞口,即被轻易收进囊中。撬洞是笨办法,但很有效。用点力气铲去表面的一层土,会露出很多洞口,这里面往往都有知了。记得小时候村里的那片桑树林知了最多,每年夏季过后,为了抓知了,土差不多要被翻一遍。

  10多年前,夫人的外甥在山东老家,他最擅长抓刚出洞的知了,每晚都能抓到很多,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这时候的蝉吸食的是树根的汁液,干净,身上软软的,味道最好。等到会飞会叫了,味道就差了。通常过了农历七月初七,蝉就不能再吃了。10多年前知了已能卖一两元一只,现在想必更贵了吧?

  新鲜的蝉,用来油炸或是炒鸡蛋,味道极香,营养也好。还有一种吃法是直接剁碎了和青红辣椒丝一起炒,多放点蒜。刚出锅的炒知了裹着山东煎饼吃,那口感、那滋味———绝了。夫人的大姐,为了远在千里外的我们也能吃到,把外甥抓来的知了放到瓶子里,放上水冰冻以后再带过来。或者用盐腌制了寄来。冰冻或腌制后的知了,味道比新鲜的自然要略逊一筹。

  河南人也喜欢吃蝉,且花样繁多。锅里倒上少量的油,用铲子压在知了身上,将其体内的汁液挤出来,煎干,撒点盐,这样做出来的知了香而脆。拿来裹当地的单馍(手擀的一种薄饼,厚度和饺子皮差不多),好吃得不得了。当地人还把知了当肉来用,拿来包饺子。把知了煎熟后切碎,和萝卜(白菜、芹菜也可)一起做馅,这是别处吃不到的味道。

  知了有趋光性,很多人就利用这特性来捕捉。夜幕降临后,在树干下烧堆火,同时敲打树干,树上的知了就会扑向火光。此时上去捉拿,容易得很。或是直接扯去翅膀,或是用茅草串起来,扔进火堆里去烤。闻到香味,把火扑灭,在灰堆里扒拉着寻找。找到后,吹吹灰,顾不得烫,掰开就直接吃了。那味道与众不同,不是烤地瓜、烤土豆之类可以比拟的。

  只是吃完后,嘴上全是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