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抓好五大体系建设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总体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的中国社会治理及其社会状态,将会呈现“和谐社会”“平安社会”“信用社会”“法治社会”“健康社会”“幸福社会”“社会治理现代化”七个方面“更加显著”的建设成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目标,需要着力抓好五大体系建设:一是着力构建民生保障体系,这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二是着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三是着力强化社会信用体系,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四是着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五是着力加强国家安全体系,这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必须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任务。

  总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将呈现更大的进步,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将有明显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将达到更高的水平,并进一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待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路。

  从源头遏制违法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指出,违法建设是当下城市治理的一个痛点。违法建设越多,规模越大,拆除的难度自然也大,拆违引发的纠纷矛盾也越多。如何从源头上减少违法建设,如何降低拆违的难度,从根本上防范此类纠纷发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违法建设之所以屡禁不绝,既有相对人无视法律、规避政策、非法牟利的原因,也有监管机构职能划分不清、履职不到位,甚至失职渎职的因素。因此,从源头上减少违法建设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中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实现这一目标,需改革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执法体制机制,明确违法建设的认定标准,完善执法程序,抓住重点、减少增量、消除存量,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整合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执法机构,明确监管职责,防止监管推诿塞责;区分违法情形,明确违法建设的认定标准;加快监管机构的查处程序和救济程序,赋予监管机构采取即时强制措施的权力;扩大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建设。

  世界评级体系背离经济发展规律亟待改革

  在北京举行的由世界信用评级集团与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联合主办的世界信用评级论坛上,世评集团董事长关建中表示,世界经济治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直接原因,是世界经济治理背离了信用经济发展规律,未将正确评级纳入世界经济治理体系。

  数据可以说明了当前世界经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998年至2008年,美国的国家总债务增长了122.0%,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1.9%,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由269.7%增长为369.7%;欧元区国家的总债务增长了111.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8.2%,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由271.1%增长为289.0%;全球债务增长了114.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1.7%,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由228.4%增长为242.4%。这说明世界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债务大幅增长基础上的,西方评级没有把世界信用资源引入有财富创造能力的经济体,导致信用资源占有与财富创造比例关系严重失衡,使评级成为掩盖信用风险的工具和世界经济治理的破坏力量。防止世界经济这一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根本办法,就是管理好债权人与债务人构建起来的信用关系,而管理信用关系的抓手就是正确评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