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

  陈文玲

  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当前,我国“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并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形成较大支撑。加快发展新经济,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思路和发展路径,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正在进行深刻调整,经济进入新常态。但进入新常态绝不是意味着经济要走下坡路,而是意味着新旧的经济形态会发生变化,经济的新旧动能会发生转换,经济的新旧规则要逐渐替代。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寻找新动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挖掘新的增长潜力,开拓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

  从实践和理论层面科学认识“新经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新经济”写入其中。认识“新经济”,探讨新经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爆发力,不仅要看现象,更要看实质;不仅要看这些发生在市场上纷纭复杂的变化,更要看它的理论内涵。当代的世界经济,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实体经济,一种是虚拟经济。互联网把这两种经济形态连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实体经济。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要把互联网简单地看做是虚拟经济,它用技术手段引发了实体经济的变革,形成了一种新的实体经济形态。而这种新的实体经济形态,是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两大经济形态的链接,即当代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经济”形态。

  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从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构成的信息文明时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上层建筑都在经历着一场伟大重塑,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化时代的经济社会大变革。旧有的体系、规则、价值观和经济形态正在动摇和演化,新的体系、规则和经济形态正在重建或生成。

  “新经济”的出现与勃兴,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项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各个角落,改变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运转方式,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前几次革命都是技术性的革命,它引发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而这一次革命,是一项综合性的、渗透性、爆发性的革命,是以技术革命带动整个社会变革,使人类社会上历次革命得以延续、得以提升,它的作用和渗透力远远超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互联网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必将引发西方经济学的重新思考与重塑。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信息的传输、交换、储存方式,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结构与治理方式的变革,其所开创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方式,很可能会动摇过去二百多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到研究范式都将面临重建。

  “新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将出现四大变化

  第一、经济形态方面形成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两大形态,而互联网把它们链接了起来。

  第二、从世界经济的表征来看,形成了一种网状形态,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物联网,还是实体的公路网、铁路网、港口网、店铺网,更多的经济存在体现为一种网络状态的存在。这就使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即在这种网的状态下,用网的链接把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变成了经济活动的主体。

  第三、互联网改变传统业态将成为广泛存在。信息和其他产业交融,成为传统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从重塑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组织形态演进、改变产业市场结构、提升产业市场绩效和调整企业组织形态等纬度,深刻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组织演进。由此将形成五个下一代业态,即下一代制造业业态,主要特征是智能化、柔性化、服务化、即时传输、流程再造;下一代贸易业态,即E国际贸易与其他贸易形式并存,并成为主要贸易方式;下一代服务业态,即服务智能化、需求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成为消费主流;下一代农业业态,即订单生产、信息可追溯、农村电商成为主渠道;下一代大数据集成协同与市场交易业态,即大数据存储、大数据交易与消费、数据生产和增值。

  第四、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在制造业产业存在的状态上,形成了一种链状的链接,使得制造业不再是在一条生产线、一个工厂或几个工厂的叠加完成制造过程,而是没有任何产权关系的产业链的链接、价值链的链接、服务链的链接,还有信息链的链接。而它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链,就是因为在现代流通中,信息作为一种要素禀赋进入流通,成为流通中最大的变量。信息在流通中的规律与任何商品不同,它的使用次数越多,价值就越高,而其他的商品,当它完成交易过程被消费的时候,就走到了它的终点。信息的价值是随着它被使用的价值、流通的频率而增加的。因此,它才把若干的制造业变成一种链状的存在。一个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它在这个链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图景

  未来的“新经济”将会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影响,这里主要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大的层面,描述一下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图景。

  环顾全球,现在已经有了“德国制造4.0”、美国的“互联网工业”“中国制造2025”。前不久中德两国签署相关协议,共同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就是要对接两国制造业。到2025年的时候,就是整个制造业业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届时我国制造业一定是智能化的、柔性化的,一定是即时传输,一定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全过程服务化的。

  不仅制造业的新业态会和传统制造业完全不同,还会产生下一代的贸易业态。阿里巴巴提出来“E国际贸易”,实际上就是跨境电子商务用于国际贸易。众所周知,国际贸易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小额边境贸易、采购贸易,这四种贸易形式是当前主要贸易形式。我认为未来最有生命力的是“E国际贸易”,这种贸易方式的增长速度一定会大大高于其他四种贸易方式的增速,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国际贸易方式。

  下一代的服务业态,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未来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服务业态的智能化、需求的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化和基于这种移动终端的消费需求,将决定消费市场的集成,并将成为消费的主流方式。

  下一代的农业业态也会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农业会形成订单农业,会使食品安全成为业态革命的方向。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全过程信息的透明化和可追溯体系,将使农业业态发生革命性变化,农村电商将成为农民买卖的重要流通通道。

  此外,还会出现下一代的数据集成、协同的新业态。未来大数据的存储、大数据的交易、生产和分析将形成巨大的交易市场。谁占领了数据协同集成和交易的高端,谁就能创造巨大的数据消费需求。前一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受国务院委托,对长江经济带战略进行第三方评估,在我国十分偏远的省会城市———贵州的贵阳,我们看到了大数据基地、大数据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已经超过百亿。阿里巴巴的后台、腾讯的后台、百度的后台,十几个最大的数据服务商的后台处理器都在贵阳。所以,我认为,大数据的集成和数据的交易,将使大数据的业态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而不是现在一般的数据处理。

  充分释放“新经济”的能量

  李克强总理曾作出判断,“只要我们对‘新经济’充满信心,就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关键期。能不能如期完成“十三五”预期发展目标,对于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分关键。在这期间,充分释放“新经济”的能量,新经济与互联网发展相互促进,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第一,会把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发掘出来,在满足即期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发掘潜在的消费需求,用供给侧的改革创造未来崭新的消费需求,并将这种隐性的、潜在的、被供给创造出来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第二,新基础设施、软性设施将成为未来最大的投资需求。有形的硬的基础设施基本投资饱和之后,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是软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即云(服务)、网(“新经济”形态的网络化的分布)、端(移动终端)。

  第三,制造业会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集中式、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将走向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流程。我在佛山调研的时候,发现原来的家具是先生产,在十几公里长的家具市场展览销售,然后消费者去购买。现在“互联网+”的家具生产,是成立若干个设计中心,成为一个平台经济,这个设计中心可以请国内设计师、国外设计师设计,同时拥有云服务提供的大数据,消费者告诉企业在哪个楼盘,企业马上可以给出家具的设计图,如果不满意还可以换人设计,消费者也可以自己提出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服务是免费的,但是一旦形成了某种固定的需求,商业定制就开始了。从这个例子看,互联网将改变原来柔性的矩阵化管理方式、垂直化的管理方式,形成信息化的、即时化的管理。互联网为中国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迈进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将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在线采购、线上线下协同营销、产品服务化、平台化交易等改变了制造的商业模式,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将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垂直化、矩阵化的管理方式将逐步被更加高效的扁平化、信息化、即时化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所取代,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将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第四,对国际贸易和流通的影响会非常突出。互联网通过改变信息获取、展示、连接的形式,推动整个社会向新一代国际贸易和现代流通体系加速演化。它的演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线上线下流通立体化、混沌化。二是会出现若干新型公共服务平台或者准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场景化、社区化、移动化。O2O通过全渠道、场景化推进流通市场业态向“消费主权”时代迈进;社群、微商、社区化服务等关系型销售网络和共享经济快速发展;C2B定制将进一步重塑未来的流通体系;互联网跨境电商变革外贸流通服务业,出口链环节缩减将带来跨境贸易的零售革命。

  第五,服务业态变革加剧,体现在酒店、餐饮、医疗、健康、养老各个方面。在旅游行业,移动互联网让旅游和酒店消费更加便利,满足了消费者即兴、临时的旅行住店需求。移动互联网创新“场景化”营销渠道,互联网开启了酒店和旅游资源线上直销渠道,新的去中介化的营销渠道和模式不断出现,让“用户至上”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市场竞争逻辑。在餐饮行业,以互联网为依托,创业者开始对餐饮行业的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外卖上门日益流行,远程排队和基于位置的餐饮服务日渐增多,“点评”与“分享”成为营销引流的重要通道。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相关链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在《新华每日电讯》刊文认为,中国经济要增长,不能没有传统经济,也不能没有新经济,但更不能出现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互撕裂的格局。促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不仅是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责任,也是传统经济主动作为的方向,更是政策调整与体制变革的基本导向。通过融合打造一个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经济实体”,才能闯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有效释放增长潜力,需要配套推进一系列政策调整与体制变革。但首先要在理念方面尽快破除一个认识误区———有人认为,近几年实体经济不景气与新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认为新经济对传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效应,加速了传统经济衰败。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还坚持这种陈旧的理念,对经济增长恐怕有弊无利。

  当前重要的不是争论新经济是否摧毁了传统经济,而是尽快寻找一条推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的有效路径,既发挥新经济优势,又推进传统经济升级换档,打造“新经济实体”。这是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方面,要客观承认并看到,新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未来的新经济,制造服务化是“必然所在”。未来30年,可能还会继续使用汽车、鞋子等有形物体,但这些产品会变成服务和流程。以此来看,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电商等,不过是新经济的初级业态。对这一初级业态不能适应,并且把它与传统经济对立起来,结果很可能也是成功地把顾客变成敌人。

  另一方面,传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排斥制造,更不意味着产业空心化。以制造业为例,我国目前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重要根源之一在于过去出口导向的发展方式,在外部市场萎缩之后产能难以消化。推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快资源配置,发展订单生产等。而这既不能排斥新经济,更不能退回到非市场经济中。

  事实上,有新经济的引导,有传统经济的转型需求,两者完全可以融合起来,释放出新的增长动力。目前,各方高度关注中国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推进新旧经济的融合,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以取代传统的增长动力,恰恰是保障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举措之一。

  从现实情况看,我们也有条件推进这一融合。当前几大电商巨头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不仅仅是电商企业,更多地成了商业生态中的基础平台。这表明,很多新的市场主体正在探索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助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