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家乡感情深厚 曾任万里学院特聘教授

余姚籍著名翻译家陆谷孙先生去世

  本报讯(记者崔小明)昨天下午,复旦大学教授、余姚籍著名翻译家、《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先生因病去世。陆谷孙先生生前曾任万里学院特聘教授,经常到宁波讲学,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

  据了解,陆谷孙先生的父亲出生在余姚城南的一个中产阶层家庭,少年时曾在上海中法学堂(上海市光明中学前身)念了3年的法文。后来,转到香港航运界谋职,在“船王”董浩云手下任高级职员。刚解放时,许多人从大陆跑到香港,陆父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从香港返回上海,参与新中国的建设。陆谷孙先生1940年3月生于上海,1944年逃避战乱回到家乡余姚,1948年考入余姚阳明镇第二小学(余姚实验小学的前身),两年后转入上海读书。1957年陆谷孙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1978年由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85年提升为教授,1990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9月被授予复旦大学“杰出教授”称号。1970年参加《新英汉词典》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从1976年起参加《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并于1986年11月被任命为主编。

  陆谷孙先生对家乡宁波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回家乡探亲祭祖。余姚老家堂弟的女儿考入复旦大学后,就读于外语系。他非常高兴,经常利用寒暑假和侄女一起回余姚探亲。宁波万里教育集团成立后,陆谷孙受邀成为该校的特聘教授,来往宁波更加频繁。他经常到万里学院给学生们授课。后来还把他的弟子于海江介绍到万里学院任教。于海江曾任万里学院外语学院副院长。昨天晚上,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周五还和老师一起聊天,相谈甚欢,不料当晚就住进了医院。心痛之余,于海江说,陆教授当年参与了万里学院外语系的创建工作,出谋划策,尽心竭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深厚学术素养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学校。

  2004年,本报记者黄剑跃在报道“天下宁波人”时曾专程到上海采访过陆谷孙先生。黄剑跃深情回忆说,当年报社安排他去,通过正式渠道根本采访不到陆谷孙先生。后来他想方设法得到了陆谷孙先生家里的电话,便直接打电话过去。没想到老先生非常热情。当时陆谷孙正患眼疾,眼睛睁不开,用手帕捂着眼睛接受了采访。采访前,黄剑跃小心翼翼地询问陆谷孙如何称呼他比较好,陆谷孙摆了摆手说:“那些头衔是虚名,没有什么意思,你叫我陆老师好了,我喜欢人家叫我陆老师。”采访结束后,黄剑跃拿出相机想给他拍张照片。陆谷孙笑着拒绝了:“你看我这眼睛,还是不拍吧!”说罢,他走进书房,拿出两年前在宁波拍的照片给他,一再嘱咐黄剑跃:“一定要记得把照片还给我,这可是我在家乡拍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