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雕塑的“尺度”与“国度”

  司马童

  

  不久前,在北京王府井商圈出现的一个少年半裸雕塑引发网友热议。另外,常营一家购物中心楼下也有让人吐槽的雕塑作品。与传统审美观念不同的是,这些塑像的尺度有些超乎寻常,而且多数人认为塑像本身“美感不足”。市民质疑,商圈安放这些雕塑究竟是艺术还是“商业噱头”?

  艺术作品见仁见智,商家求雅无可厚非。不过,北京一些商圈摆放“大尺度”雕塑引来坊间争议,我想倒不是某些看客的“心污”使然,或者称之是公众舆论的上纲上线。这里的焦点,可能未必要把雕塑作品的“尺度”限得太紧,但既然是在国内,且又是在普罗大众逛街购物为主的地方,故作高深地一概以“艺术”“高雅”来回应异议,似也显得难以服人。

  半裸少年被摸“私处”,托臀男女引发吐槽……看到媒体这样描述,有人早已按捺不住而据理力争,称幸好大卫、美人鱼和撒尿男孩等雕塑不在中国,否则恐怕又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了。真的如此吗?我看未必。一则,前面提到的几座国外著名雕塑,本来就是历经公众审美考验的艺术佳作;再则,这些经典雕塑名扬四海,要么有其感人至深的创作背景,要么本身就是通过艺术殿堂的展示而广受赞誉。那么,就算它们“尺度”过大,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啥不妥。

  此外,国情也是不必回避的现实。且不议商业经营之地与专业艺术场馆,其雕塑作品的选择和摆放,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再说,漠视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观念,非要推崇那种“裸露或裸体就是艺术”的外来理念,甚至将此当作前卫和潮流的不二标准,确也有点食“洋”不化了。毕竟,这些商圈雕塑是让国人来欣赏的,要是其在美感或雅感上过不了关,又何来商家津津乐道的“给消费者营造良好艺术氛围和购物体验”呢?

  实话实说,商圈雕塑无妨少些“尺度”之争,但却不能漠视“国度”背景。也许,在国外的许多地方,就算街头雕塑“衣不蔽体”,习惯了这种艺术熏陶的社会公众,往往会觉得稀松寻常。但同样的雕塑作品“拿来”之后,尤其是放在商业场所这种大庭广众之下,就有点不合时宜,难怪有“水土不服”者少见多怪,忍不住要去抚摸把玩一番了。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还得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得因地制宜。有基于此,商圈雕塑不妨多些“中国风”和“中国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