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燕 通讯员 董美巧 “你好,报修中心吗?我的公交车半路抛锚了,车辆的传动轴抖动严重,请赶紧过来。”27日上午10时多,气温直冲35℃,市公交镇海公司修理车间工人吴继辉拿上工具箱,搭乘清障车迅速赶往维修现场。 这个“90后”小伙子已经有3年多的工作经验了,“连日高温,车辆特别容易发生故障,公司维修班组的修理工随时都在待命中。”他说。 20分钟后,清障车赶到了宁镇路宁波大学附近,找到了报修的387路公交车。吴师傅和司机简单交流后,便钻入车底进行检修,身下只垫了张硬纸板。过了10分钟左右,吴师傅出来了。“小故障,传动轴上的几个螺丝有点松动,已经解决了,可以继续运营上路。”他说。 吴师傅在公交车底下的10分钟里,记者将手伸进车底探温度,发现地面冒出的热气与公交车发动机产生的高温交织在一起,初步估计车下温度有60℃,完全是个“大蒸笼”,再加上车辆散发出的柴油味,别说是10分钟,就是一分钟普通人都会感觉窒息。 从车底出来的吴师傅满脸通红、汗流浃背,头发都粘在了一起。他说,一般能在现场解决的故障,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修理工都得赴现场维修。 吴师傅平时常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查询一些新车型的维修原理。修理车间技术总负责人徐欣告诉记者:“公交车换代比较快,从传统的燃油车向油电、油气混合动力车型转变后,这些‘90后’已经逐渐成为维修主力。” 除了现场抢修,修理工还得负责公交车辆的日常检修、维护保养、排除安全隐患。在维修车间,记者观察到,因为公交车不像私家车那样可以吊起来,所以检修车辆底盘时,修理工要下到1米多深的地沟里进行作业。地沟密不透风,修理时要仰着头,维修完出来脖子都是僵硬的。脸上全是汗和油污,一副满是机油的手套,一身看不出原色的工作服,这是维修工工作后的形象。 不过,看着乘客们在高温天登上公交车,为享受到的凉爽而松了一口气时,吴师傅总是感到很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