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玉山:

绘出宝葫芦的秘密

  杜玉山在创作“葫芦烙画”。(陈朝霞 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坐在鼓楼非遗亭一堆大大小小的葫芦中间,53岁的杜玉山左手端着一个葫芦,右手拿着一支电烙笔,对着葫芦“熨”下去,约莫10分钟后,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出现在葫芦鼓鼓的“肚子”上,顿时为葫芦增添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杜玉山展示的这个技艺叫“葫芦烙画”,这是一个对宁波市民来说有点陌生的名词。“葫芦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西、安徽等地非常有名。杜玉山告诉记者,在民间,葫芦有着很多“秘密”内涵:葫芦是“福禄”的谐音,葫芦“肚子”里有很多籽,寓意“多子多福”;葫芦能吸湿气,有“招财辟邪”的说法。“葫芦烙画是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犹如保存着一个象征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杜玉山笑眯眯地介绍。

  不过,杜玉山告诉记者,最初他练习的是“龙凤书法”。“‘龙凤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字体上画上些多彩的花鸟、龙凤等图案,文字个个龙飞凤舞,造型繁复,色彩艳丽,非常妖娆。”杜玉山告诉记者,年轻时他曾在家乡河南商丘薛湖师范进修,在村子里当了一年多的语文老师,后来还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喜爱书法的他空余时间就在家练书法,自己往字上搭配山水花鸟,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龙凤书法”。

  25岁以后,杜玉山开始在郑州、开封、合肥、徐州等地闯荡,以为游客写“龙凤书法”为生。2003年,他加入了上海豫园文化传播公司,在上海城隍庙一待就是10年。在那里,他不仅极好地展示了自己娴熟的技艺,还走出国门,到美国、德国、新加坡、印尼、日本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将中国传统的“龙凤书法”技艺在世界各地一展风采。

  机缘巧合,2013年,杜玉山来到宁波,开始展示他的另一个“绝活”———“葫芦烙画”。 “艺术是相通的。”杜玉山说,烙画时需要掌握火候、轻重,轻了烫不出颜色,重了可能烫穿葫芦前功尽弃。10多年前,他开始独自摸索这一技巧,很快,他就“自学成才”,能够自如创作了。

  现在,时常有游客驻足观看他在葫芦上“作画”,然后开心地将有着好“口彩”的葫芦带回家。每当看到游客满意而归,杜玉山心里就特别满足。尤其是暑假期间,很多学生出国交流访问,慕名到他这里来带上几个“葫芦烙画”作品到世界各地,这让杜玉山尤其高兴,“自己的作品能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他由衷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