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虐狗事件背后是“善良教育”缺失

  王学进

  

  8月1日,澎湃新闻曝光了两起虐狗事件。一起发生在深圳,男子王某平自称“为了好玩”,已虐杀50余只狗,并将血腥小视频发至网上炫耀;一起发生在山东威海,一辆轿车边开边“遛狗”,狗被一路拖行,一路流血。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指责当事人心理变态,呼吁对其进行处罚。但目前缺乏处罚依据,我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无法对虐狗行为进行法律处罚,只能从道德上进行谴责。不过,将血腥小视频发至网上的行为,可以按照《互联网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因为其行为触犯了“散布暴力”的条款,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予以处罚。

  虽然目前尚无法律可以约束虐狗者,但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可以补上“善良教育”这一课。虐狗者并非生来就是凶残之人,或因从小就没有接受“善良教育”,或是爱护小动物的教育不到位。虐狗事件背后,是“善良教育”的缺失。

  在这点上,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的“善良教育”内容丰富,其中第一课就是对孩子进行爱护小动物教育。在孩子蹒跚学步时,很多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子等动物,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要进行“饲养记录”。各所小学里也设有“善良教育”课,小学生们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认养”学校里的各种小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被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一定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接受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的做法,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形成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因此,笔者呼吁,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尽早补上“善良教育”这一课。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有善心、有爱心和悲悯心,由爱动物扩展到爱同学、爱他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