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元 2013年以来,我市对坡度25度以上禁止开发区花木地进行生态修复,四明山区域森林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区域新增20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122万亩(8月3日《宁波日报》)。 笔者曾多次开车到四明山旅游,仰天湖、丹山赤水、商量岗,柿子节、樱花节、漂流节……全区域美景迭现,如入山水画卷。原来这与近年来的“生态修复”有关。在生态系统亟待修补“缺损”、恢复元气的当下,四明山生态修复是一个“绿色发展”的样本。 生态系统具有系统整体性、生态整合性、动态平衡性,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它还具有脆弱性。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其他人为因素,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状态。近年来,人们身边的“生态缺损”随处可见:水土流失、植被被破坏、沙漠化、空气污染、森林退化、物种消亡、海洋资源枯竭……因“生态缺损”导致的灾害与疾病也日渐增多,这是自然界对人类“过度行为”的报复与惩罚。 作为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需要不断输入“修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将生态修复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系统研究。如今生态修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辅以人工措施,依靠其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向有序的方向演化,恢复其正常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宁波生态环境也存在“生态缺损”,比如,多年前四明山由于过度开发花木产业,导致水土严重流失;由于近海海水污染导致赤潮频发,渔业资源枯竭严重等,均体现生态修复的紧迫与必要。 生态系统作为有机的自组织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只要提供相应的条件、环境,它可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获得“再生”。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多年来虽然“生态缺损”不断产生,但人类的生态修复行为也在不断进行。比如,东北大小兴安岭禁伐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黄海、渤海与东海休渔以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等。我们针对四明山花木地过度开发现象,以套种造林、产业转型等形式进行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3年以来,生态修复总面积达到2.4万亩,占需修复面积的70.6%,新的毁林开垦得到有效遏制。未来将以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创建多个集休闲体验、健身疗养于一体的森林氧吧小镇,实现从“卖花木”到“卖生态”的转变。四明山区域乃至全国多地在这方面的成功,证明生态修复大有可为。 宁波生态修复的具体做法是:划定区域,分类修复;制定标准,规范修复;出台政策,促进修复。同时,实现产业转型,推出生态补偿政策;套种造林、退花还林,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设现代林业园区;推进森林步道、森林美化彩化、景观林和森林民宿建设。还要探索形成四明山区域森林生态发展长效机制;以森林生态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森林生态修复;筹建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宁波)定位观测站;开展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立法调研等。这一切,使得生态修复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山青、水秀、天碧、海蓝、地绿、空气好,生物多样、和谐共存、资源丰富……这是生态美的体现。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四明山”建设无疑就是美丽宁波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