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一度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重燃圣火,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除了欣赏到世界体育健儿扣人心弦的比赛外,还惊奇地发现,“中国制造”如今更多地出现在奥运的比赛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中。 奥林匹克运动会传承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但同时谁也不能否认,现代奥运会既是人类体育盛会,也是块诱人的市场“大蛋糕”。场上,体育健儿们展示的是运动之美;场下,同样是经济的赛场,它展示的是来自各方相关企业和产品的新成就、新形象。 如果用奥运经济这面镜子来照一照“中国制造”的身姿,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从中低端奋力迈向中高端的动人场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由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到主动“走出去”实现跨国发展;从代工、贴牌生产,到打响自主品牌。如果说,在奥运经济这个舞台上,不少中国企业是从承接一些简单制作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起步的话,那么发展到今天,“中国制造”已开始显现出全方位参与奥运经济的姿态。 这次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尽显风采的地铁列车,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最新佳话。中国企业为里约研制的电动车组和地铁列车,不仅满足当地对车辆强度和轨距的特殊要求,还融入了桑巴文化符号。相信这次“中国制造”地铁列车的出色表演,会让更多人认识中国装备业的制造能力和水平。 越来越多参与奥运经济,意味着中国企业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有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6月,中国企业达成的跨境并购交易额,已超过2015年全年对外并购交易总额。企业“走出去”的行业已经从能源矿业高度集中的状态,逐步转向制造业、消费品行业、tmt(科技、媒体和通信)等多个领域。 奥运经济这面镜子见证了中国企业的成长,更留下中国品牌崛起的印记。奥运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赞助商,它大致分为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三个层次。合作伙伴是赞助计划的最高级别。联想是首家加入奥运“全球合作伙伴计划”(top计划)的中国企业。 不过,在北京奥运会后,联想就离开了奥运top计划,这当中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方面的考量。但从另一方面说,与可口可乐等国际老牌赞助商相比,国产品牌无论在成熟度还是影响力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蒋卫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