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成本,不是只为减负

  凌 波

  

  宁波降本减负“35条”推出半年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落实兑现减负资金134.4亿元,其中仅财政税费就减了116.2亿元(8月11日《宁波日报》)。

  今年2月初,宁波出台降本减负“35条”,不管规模以上企业,还是小企业,大家普遍叫好,说明政策“红利”摸得着、享得到。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发力点,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具体有效的降成本措施,可以激发企业生产活力。以营改增为例,从降成本来看,是典型的通过改革降成本,具有长效性,可以实现改革效应与政策效应的叠加放大。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最大区别,就是增值税可以抵扣,营业税不能抵扣。增值税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上游企业缴的税到了下游企业可进行抵扣;而营业税则是“道道征收”,上下游企业各缴各的,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后,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不管是原材料还是半成品,都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这对于降低企业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上半年宁波134.4亿元减税降负的背后,有政策的落地效应,也是宁波长期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宁波连续推出商事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证照分离等体制改革,旨在推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宁波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以负面清单模式向市场放权,以此推动企业时间成本、交易成本的下降,激发企业经营投资活力。降本减负,提振了民间投资兴业的信心,提高了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上半年全市技改投资中,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312亿元,同比增长24.5%;新登记公司17768家,新增注册资本921.74亿元。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语境下,降成本不能简单理解为减负,而应回归到转型升级和供需平衡上。通过积极采取措施或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迈进,实现转型升级,改变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来降低成本。在降成本中,强调转型升级,是源于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依靠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取得中低端产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各种生产要素需求持续提升,加之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增大,倒逼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来适应这新的趋势,促使自身能力升级、规模升级,这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这些年,宁波尝试用减税降负的“政策包”给企业加油,让企业轻装前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探索已经初见成效。上半年,宁波时尚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一路飘红,先进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是L型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预示着企业的降成本不是一时之功,不能仅靠一两次行动就可大功告成,需要政府和企业持之以恒的努力。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不仅要求政府加大作为,实施更精准的财政税收改革、行政改革和产业改革,更需要企业加快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企业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基本单位、经济发展的细胞组织,成本结构优化决定着企业商品生产的有效性、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同行对抗的竞争性和组织成长的可持续性。要降低成本,必然要求企业自身“主动出击”,加强技术创新、内部管理创新,寻求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路径。这样,企业降低了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才能收到实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