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大代表助力背街小巷整治:

白沙老巷弄“变身”和谐宜居社区

  白沙街道牵头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徐欣 张彩娜 摄)

  本报记者 徐 欣

  通讯员  张彩娜 谢 芸

  

  原来拥堵脏乱的街道环境,变得开阔整洁焕然一新;原来住在低矮破旧房子的居民,现在住进了新小区;原来破旧的老房子,改造成了透着浓浓文化气息的时尚街区……这是白沙街道背街小巷整治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整个江北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白沙作为核心滨水区和两江北岸建设主阵地的地位日益显现。但同时,白沙是典型的老城区,背街小巷多、低洼地段多、老旧房屋多、破旧仓库多,改造难度较大。为快速改变这一现状,街道自2010年以来,在全区率先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同时对辖区内众多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开展大规模保护整修工作。今年以来,白沙街道铆足了干劲,各部门、科室纷纷助力拆迁工作,江北区人大常委会白沙街道工委切实履行了基层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视察监督等职能。

  “坐诊”一线掌握实情

  “在实战中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打造关注民生、聚焦民情、监督有力、服务大局、履职有为的代表队伍,是新时期人大街道工委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白沙街道工委负责人说。

  为配合背街小巷整治,人大白沙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兵分三路深入街巷,广泛听取居民对整治工作的看法和要求。同时,街道还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大本营”,将进站的代表身份、具体时间和主题告知周边群众,安排“坐诊”代表,收集选民的意见并梳理汇总,形成调研材料和有关书面意见,转交街道办事处,为街道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和旧城区改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起沟通民意“快车道”

  在参与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中,代表们始终以“人大代表为人民”为宗旨,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最大程度取得群众支持。同时,居民的意见、建议也通过人大代表很快传递到街道办事处和有关政府部门。代表们搭起的这座桥梁,成了真正沟通民意、推进工作的“双向快车道”。

  德记巷在整治前是一个典型的破旧街巷,一个墙门内“蜗居”着老老少少30余人,人均面积不足5平方米。无独立卫生间,违章搭建、私接电线等现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突出。

  针对德记巷老房子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极具商业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实际情况,街道人大中心组提出了对德记巷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统筹保护,积极筹划“特色小巷”、加强白沙路外滩延伸段“月光经济走廊”等建议,这些建议最终得到采纳和深化。目前德记巷已整修一新,成为全新的旅游景点。老街坊们也享受到了搬迁安置政策,住进了新房。

  按需“下药”解难题

  人大白沙街道工委牢牢把握监督跟进不放松,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府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工作检查制度,定期走访和动态检查相结合,使整治工程既保证质量,又符合群众意愿。

  通过实地走访,代表们了解到紧靠甬江的白沙路一直是低洼积水的重灾区。整治工作开展后,代表们要求街道在地面整治的同时,重点围绕积水问题抓好地下管网的施工,并积极争取配套建设强排泵站,对沿江防汛闸门落实加固整修。这项工作彻底解决了以往“小雨成涝、大雨成灾”的难题。

  在正大路施工过程中,人大代表乐依萍反映群众要求利用小区门口空地增加休息椅凳和绿化面积等要求。街道和施工单位对建议进行了研究,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