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 开业一周就卖掉近百个行李箱,进口奶粉、新鲜土鸡蛋、羽毛球等卖到脱销,一个月营业额超过10万元,同时许多企业和个人踊跃捐赠物品,并有志愿者络绎不绝前来报名。宁波首家慈善商店开业满月,受到市民追捧(8月29日《宁波日报》)。 慈善商店,又称“节俭商店”“转售商店”“机会商店”,通常是指由民间或官方慈善机构以救助弱势人群,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为终极目标,组织、经营、管理的非营利性零售机构。对于国人而言,它尚属“新生事物”,但在西方国家,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早在本世纪初,英国就有6000余家隶属于不同慈善机构的零售店,如今,慈善商店遍及英国大小城镇,是距离普通民众最近、最为常见、最可触及的慈善事业运营机构。 作为社会公益的一种形式和载体,慈善商店在我国发展并不顺利。起步较早的济南,最多时曾开出过37家慈善商店(超市),后因经营举步维艰,门店不断萎缩;杭州曾想打造国内慈善商店的“杭州模式”,去年3月开出首家集货品销售、捐赠接受、志愿服务等多元化公益服务于一体的商店,然而也只是昙花一现,后续运营并不理想。 我市首家慈善商店开张满月即实现“开门红”,这是令人欣慰的,说明宁波作为“爱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慈善的理念、公益的种子,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也说明类似社会慈善事业的运作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市民的初步认同。 当然,慈善商店要想“持续红火”,走得更远,必须坚守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根本属性。而这,离不开公众广泛参与和爱心接力,离不开经营模式、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和有效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