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理论前沿·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论本“姓”,“我”自信

  韩光智            

  

  当不了大人物,当小人物。当小人物,也是可以傲骄的。要傲骄,得有本钱。俺小老百姓,有啥本钱?

  拿出身份证,便有了———俺小老百姓,也是有身份的人,用现代文明的话语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公民。话往前说,俺小老百姓皆有名有姓。名,是单个“我”异于他人的文化符号;姓,是一个家族血脉穿越历史的“文化旗帜”———这当然是比喻的说法,但其中的意涵一点也不夸张:中国“百家姓”,哪一个姓氏,不是一股始终沿着历史之河奔腾向前的溪流?

  再具体点,说我自己吧,我姓韩。近年来,续家谱已成为民间普遍性的精神事件。从历史角度讲,这是对过去极端“反封建”的一次“回调”或“反弹”。我本人,就是在这“反弹”中,才逐渐明白我们韩家“从哪里来的”。

  沿着家谱追溯历史,我可也是名人之后。名人是谁?韩世忠。韩世忠(1089年—1151年),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从我手上的资料判断,他对宋朝的贡献,应该不亚于岳飞。《宋史·韩世忠传》记载:“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一个“独”字,尽显英豪本色。

  有一次逛书店,见到一本《韩世忠传》(戈春源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版),立马掏钱买下。回到家后,兴致勃勃地翻到书中某页,指给我的儿郎:看看,我们的祖先是武将,会写诗填词呦,你看着这首《南乡子》:

  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宝玉妻男宿业缠。

  年迈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看完《南乡子》,再看宋史,才知道,文武之外,草根出身的先人韩世忠,还有人生大智慧。《宋史·韩世忠传》是这样记载的:“(世忠)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姓氏,虽不能代有英豪,但时不时总会冒出新的名人来。韩家也是如此。我再举例:宋氏三姐妹。她们应该姓宋,怎么和韩家有血缘?也不用细翻史料,问一下“度娘”便知:韩氏改为宋姓,始于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据《宋庆龄年谱》记载:“父亲宋嘉树(1866年-1918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原姓韩,是客家人韩宏义之子,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如此这般,到了宋氏三姐妹这一代,便随父姓,姓宋了。这段历史并不长,说宋氏三姐妹本是韩家的姑娘,应该不会错吧。

  自然,老百姓翻历史,每个姓氏都可翻出几个可以使自己傲骄的名人和辉煌功业。一句话,论本“姓”,“我”自信,我们皆可恃姓而傲。

  我的老家在河南新县,那里有一句老话:扒门款子。门款子是什么?就是大门上的门环。同姓的人去找同姓中有权有钱的人帮忙办事,便叫扒门款子。中国人向来有“一家人”观念,是“一家人”“自己人”,便好办事———这可算国人利用姓氏文化谋利进阶的一种表现吧!

  除了扒门款子,恃姓而傲还有什么好处呢?其一,能更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知道从何而来有什么用?知道从何而来,向何处去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其二,我们恃姓而傲,傲骄的本钱多来自于本姓的名人。因为前有名人指引,我们身上便自觉不自觉地流贯着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说我们是炎黄子孙,说自己是名人之后,意味着见贤就要思齐,不能给先人丢脸。

  当然,每个姓氏中,不可能只出名人、伟人、好人,不出坏人,但是,老百姓的家谱里,每个姓氏的传颂声中,可都是张扬真善美的,忌谈坏的、丑的、臭的。据传说,乾隆年间,杭州出了个姓秦的状元,游岳王坟时,见到在坟头跪拜的秦桧夫妇生铁铸像,便写一联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便有此意。

  恃姓而傲,是一股积极向上的民间正能量。论本“姓”,“我”自信,这能量,总在我的心头激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