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殿庆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倪田金长篇小说《开往会稽山的客车》,写的是关于山村客车上一段“艳遇”的爱情故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落入俗套。可作者处理故事、经营小说的能力是高明的,在富有浪漫色彩的巧遇中加入了很多现实问题,如山村教育、城乡差别、社会分配不公、权力集中等,这诸多问题通过诸多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出来,令人痛心,促人思考。“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张“牌”,倪田金深谙此道。 这部小说的情节线索清晰,主线领航与辅线(隐线)交叉推进是小说结构上的重要特点。主线是“我”和水娟在山村客车上一见钟情,而后相知相爱。思怡的出现是这部小说的隐线,其间插入母亲使尽手段骗“我”回家不断相亲,又插入了学校里的系列人物,这些都是主辅线上的一些结点。主辅线与结点的合理布局,形成了小说大故事套着小故事的结构特点。 “我”和水娟的爱情大故事中,穿插了乡村中学里诸多人物的小故事。金钱梦、文学梦、爱情梦、城市梦,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梦,为此很多人苦苦挣扎了半个多世纪。到如今,人们终于把乡村扔在了身后,却不料,回到农村种种菜、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再度成了我们的乡村梦。 作者围绕城市梦,展开爱情梦与文学梦。紧紧扣住进城这个题眼,让人物的悲欢离合在追梦路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叫陈思怡的20岁女孩,她是部长女儿,“跳出农门”进城的门悄悄开启了。为了城市梦,会稽山客车上美丽的爱情就这么破灭了,不,是被轻而易举地取代了。可作者说,后来成为“我”妻子的思怡也是出于对“我”的文才的喜爱,这只不过是“我”的自我安慰罢了。 这恰恰揭开了那个时代的伤疤———有人考上大学就与未婚妻分手;有人进了城就抛妻弃子;有人分到乡下,女朋友就挥手白白……都是城市梦惹的祸。 这部小说在典型场景的设置上也颇见功力。人物活动的场景十分集中,会稽山客车、山区学校、溪滩,这是几处大场景,还有家庭、报社编辑部等一些小场景,或许这是借鉴了电影艺术的特点,或许这就是作者的精心设计。 在山区中学的场景里,作者写了17名救山火的学生。故事是通过“我”的一篇报告文学引出来的,这是张扬“我”的文学业绩、刻画性格特征的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在这个典型场景里,那些出也出不去、留下来又不安分的乡村教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只有两个女伴的交谊舞会,渲染了乡村教师单调的文艺生活,也留下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溪滩浪漫的爱情场景是小说十分重要的典型环境。溪边散步引出森林火灾,引出17名学生救火,引出我的报告文学。这也是这篇小说文学梦的题旨,不断成型的文学梦丰满了城市梦的羽翼。 会稽山客车是乡村通往城市的移动连接点,它满载城市的信息和气息而来,又满载对城市的渴望而去。是文学梦、城市梦打破了美丽浪漫的爱情梦,人是进城了,可真爱却丢失了。那些年,因为赶潮流,我们牺牲得太多太多。
|